•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首页 >> 滇域农耕知青记忆馆 >> 知青记忆馆画展 >>赵天佑,让爱做到极致的知青老总
详细内容

赵天佑,让爱做到极致的知青老总

时间:2021-09-07   作者:云南/杨培慧  【转载】   来自于:腾讯网    阅读

在云南神工集团豪华家倶堆放的办公室,我与集团副总经理赵天佑面对面交流。这位共和国同龄的老知青慢慢回忆诉说,我静静凝视倾听,窗外西苑立交桥车轮穿梭声不时传来,空气中弥漫着暮色,我仿佛穿越五十年,在人生茫茫征途中看到了一个知青企业家走过的路和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旅程……  

商海拼搏一路凯歌    
“当过八年知青的人,什么苦都能吃”,凭借“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他一路奋进,一路奏凯歌。1975年当过八年知青的赵天佑,从盈江农村泥泞的田野,招工来到芒市客运站,一干就是十三年。从驾驶员、调度、修理工到站长,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从驾驭方向盘开始,练换挡、加油门踩刹车, 他一丝不苟学操作,一台车在他手上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很快熟悉了汽车构造,几年后当上调度。天天在芒市街道行走,熟悉每一条主干和岔路。干中学、学中干,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当上芒市客运站站长。他开辟线路、四处找米下锅,在客运站门口建铺面搞活生产经营,把客运站经济生产搞得蒸蒸日上。     
1989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毅然辞职下海。创办了云南豪华家俱厂。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做木活,所有的家具,他瞄一眼就能画出草图,凭图就能把一块块木料,拼凑成一件件美观适用的家倶。得天独厚的感悟,加之好学勤奋,在用料上严选优质材料,部件采用金属连接,方便拆装。设计上采用欧款,时尚合理美观。量身定制、自由组合、个性化组合,用最小空间提供最大使用价值,引进现代化设备让三十多道工序流水作业,确保了产品细节完美。三十六年来,赵天佑奉行只做良心产品。他制作的家倶,精雕细刻,风雨兼程。共销售了千百万件家倶,床垫和上千座木屋。从豪华家倶厂发展到神工集团,他既带头又实干,是操作工,又任神工集团副总经理。从设计制作到技术营销、他都事无巨细参与,把好技术关,全身心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精工细作设计生产的金属沙发床垫家倶,以设计新奇(可折叠)质量好美观耐用(三十年售后保修)创神工名牌。加之它以旧换新的售后服务,产品销售出口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及全国各地。实现了全自动流水作业、批量化生产,每年产值突破一亿元。神工家倶从90年代就采用金属家俱,以钢带木,在全球木材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神工集团更具有市场占有优势。现神工集团已发展到大观店、明波店、雨龙店、丰宁旗舰、人民西路总店六个店。职工达1000多人,赵天佑公司家俱获30多专利、1990年就成了云南家俱名牌企业。             

事业有成涌泉相报     

赵天佑说:知青企业家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改变乡村生活的责任者。因为爱,就要有担当,就要让第二故乡的亲人改变意识,改变生活方式,生活得更好一些。让与我同命运同患难的知青分享财富。     
从事业有成的90年代起,赵天佑每年“回家”。赵天佑匆匆的脚步,留在了村寨、僻静的田野。善良好客的傣族,从未从他的生活中消逝。他总是忘不了社员手把手教他干农活,挑秧时吩咐立腰走稳,犁田时保持平衡;和农民同吃同住八年,他挑过秧、栽过秧,打过谷子,犁过地。“一年栽种三季稻,当知青才知道大米从种植到生长收割到送到嘴里,要经过一百道工序。”1970年,在物质稀缺的年代,当地傣族却拿出自己家中仅有的粮食分给知青,这一幕幕画图永远刻印在他的脑海。从不会到会,农活的艰辛和生活的苦难,成为了他拼搏奋进的动力。“我感觉快活不起来的原因是:每次回到乡村,山水如旧,村民仍过着很苦的生活。和1969年我下乡时差不多”。情景交融,每一个下乡返回农村的知青,都在感慨,都在流泪。他多少次自责,多少次昼夜未眠。他说“村民他们教会我农活,我要尽我所能,带他们进城改变观念,过上好的生活”。     
十年前,他包车把价值30000多元的30张床垫赠送的给盈江弄哏全村30户村民。村民们象过年般的高兴,全村大人小孩蔟拥观看。有的在床上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小孩在床上打滾。村民的笑声使赵天佑感到了内心解脱。1989年,他回乡村带走30多个小傣族到昆明。让他们到他创办的家倶厂学技术、到大城市见世面。傣族父老乡亲们热泪纵横,拉着他的手连连称谢,他却说:过去我当知青来这插队,你们教会我做农活。现在你们的孩子到我的厂插队,我教他们学技术。什么都不要说,我们是一家人。”36年时间里,他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农村生活在赵天佑的心中打下了太多的烙印:“我看到了真实的农民生活,一切靠自己,一切从头来,困苦的生活磨练了意志和韧性,吃了那些苦,什么都不算苦,什么都能挺过来。坚持和不放弃影响了我的一生!还有那些对我们一心一意的村民,那样单纯的感情在我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                   

爱是一首歌一幅画       

因为爱,赵天佑坚持三十六年一年一年往乡村跑。他办厂有经济能力了,就把村里的孩子带上昆明,让他们看城市,让村中青年认识市场,学技术学管理。他说:到我这先干着,减轻村民负担,也是我改变农村生活做的的一点小事。       
有的企业家有钱,就出国移居。而赵天佑则想到自己是知青,回第二故乡帮他们脱贫致富。当他询问得知村民想出国、想坐一次飞机时,他爽快承诺。他出资联系旅行社,让五名想出国的村民坐飞机到泰国旅游。每年八月十五日,他都雷打不动订30份各式大小月饼,寄给全村里每户村民。故乡有难他帮助,故乡要钱他赞助。他多年捐款为村民修路、赞助学生读书,在村民中早已传为佳话。村民对他,更是真情一片。每年春节,都邀请他回村过年。他们栽种的水果、杀猪宰牛羊他都是桌上宾。他被选为名誉村长。他的大爱,在村民中广为流传着。对回城的昆明知青,他同样似为亲人。每年过新年春年,他都做东设宴邀请知青们聚会。他说:村民知青都是我的亲人,财富要分享才是快乐。让村民过得好一些,让曾经在患难中的知青分享美食,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分享财富是心灵最大的快乐。  
在他面前,我刹间释然。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憨”。有人说他对村民“着了魔”。一天二天从昆明跑几百公里不足为奇。三十六年每年“回家”看望,把插队的村民当亲人,这样懂得感激、回馈的本质,让我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他说:“人和企业都要懂得感恩,我做的都是小事,微不足道。”赵天佑一生用平静、不屑、坚韧和勇气书写着自己纯净的内心。赵天佑对村民、知青情愫,伴随了他的一生。他出类拔萃的经商,道出了他的诚信和厚道。企业一路发展,显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对待财富的施恩,展示了纯洁的内心和高远的理想。他对村民的付出,使爱做到了极致和永恒……
 图片 作者简历:

      杨培慧, 昆明知青,党员, 62岁, 云南大学新闻系毕业, 供职:昆明市建委记者站站长,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五年、现任《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著《高原彩虹》《城市之光》《丹心铸丰碑》三本报告文学。  电话:15559758431

      作者宣言: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整个农耕民俗博物馆占地660余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800平米,博物馆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挂牌开馆运行,它是滇域农耕文化馆、记忆工坊、知青云南记忆馆、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综合实训基地)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共分三层:负一层序厅主要展示的是知青云南记忆馆;二层为滇域农耕文化馆,三层为二十世纪初法国农村生活景象老照片展示。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