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重提话当年(一)

2024-11-12

往事重提话当年(一)

翁仕贤等口述 沈 子采写

访谈时间:2007 428日下午

访谈地点:上海南汇区新场镇新场村

参与访谈:翁仕贤(主要访谈人)、潘福才、潘政明、陈恩德、诸明娟、张如玉、高文武、王晓

明、潘美珍、祝建英,均为原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上海知青,前六位是从南汇去的。

前记:1978 年底至1979 年初,西双版纳数万知青为争取回城,他们联名公开信,罢工游行,北上请愿。版纳一时风潮骤起,秩序失衡。其时,七分场一位上海知青产妇意外死亡,这在橄榄坝的知青中,尤其在七分场的上海知青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事一度传闻为数万知青回城风潮的导火索,之后一直为知青题材的著述所引用,其实不然。可是回城风潮以及那时发生过的许多事情,毕竟是一代人知青生涯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往事重提,我们感念丁惠民他们当年推动版纳知青与命运抗争的非凡勇气和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也为祭奠长眠于版纳青山丛林里那些如花的生命。

沈子(以下简称子):在知青大返城前夕,七分场一位上海知青产妇意外死亡,这在当年橄榄坝引起过轩然大波,尤其是在七分场的上海知青中,不过风波很快平息了。在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中,此事被说成是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返城风潮的导火索。时间过去了近三十年,往事重提不知大家还记得些什么?

潘福才、潘政明、陈恩德、诸明娟、张如玉(以下简称潘等人):(先后插话)那本书我们也看过,不过他那是文学描写,实际情况还不一样。意外去世的产妇就是翁仕贤当年的妻子,他是直接的当事人。

翁仕贤(以下简称翁):是的。我与在座的潘福才等都是一起从南汇去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七营。在我遭难的日子里,都是他们抚慰我,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幸存的儿子也多亏了这两位女知青的精心照料。几十年来我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连我现在的妻子对云南回来的知青都特别有感情。

子:老翁,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能否再谈谈当年的情况。这次,知青朋友们想编一本西双版纳

版纳橄榄坝“上海知识青年纪念集”,想把你的这段经历收进去。

翁:不介意,我们都是橄榄坝回来的上海知青,编本书留个纪念也很好,这段经历我也无法忘记。以前也有人来访谈,我都拒绝了,这次不一样。

子:好。那么是否先介绍一下你已故的妻子的情况?

翁:我已故妻子也是一起去橄榄坝的上海知青,她叫瞿林仙。我们是19711月到农场的。197410月瞿林仙去云南曲靖水利中专学校读书,1976年毕业后又回到农场。回农场时,她最初分配去一分场,一分场的生活工作的条件比七分场要好得多。但因为我的缘故,不久她还是回了七分场。她中专毕业,我们同在七分场一队,去世时才 25 岁。

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是……

国营橄榄现农场七分场用笺

关于眼优圳农场七分做杯仙网态死亡原因情况初步调量公告

在瞿林仙同志是十悼会上的悼詞四州示,而来协助工作组对国怀出问恶先因进行交很具农場究安水七分场进行了廊,留与七分场卫生所当时农参协助时间怎将动部领导,分局党委创导,及工作互利今天我们举行瞿林仙同志的追悼大会。行垃项*同时与卫健所负责人当天值班生进行了解,低沉的哀乐在我们心头处处传递,我们把洁白的花圈献在战场

与当时的亲友座谈,最后与总的院长及妇产科医生关友的遗像前。我们分场100余名干部职工怀着十分沉痛的こ会ス并参加了死亡讨论会。由于我们对速度腐民不删悲,心情来到瞿林仙同志追悼会上,深切怀念自己的好职工。必务入内技不得新不了煤吲之我们水平有限。因此。将致心见及的吃北告于后,此领导ジ者,告于后:好同志,知议青年的好战友瞿林仙同志,假三方向告情况。大浴史及经过:瞿林仙同志是上海市南汇县新坊镇人,一九七一年一日省相林仙·实,20岁,上海关符,初归第一,吕月十七日和千知识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国营来伙A7622276-1129日,¥杆楠坝农伤纷伤。先后担任过劳队排长。队到班账等职,批少生活,临产而一次还在卡地分动务,一七三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七四年十月州予76111日そ日午上3点半,有一和,当盯去云南曲靖水利中专学校学习,一九七六年毕业后再三要求点血,图夜同未找医生,我早上8,其发入西吉愿至迫农场建设,先后在一方场及我纷纷机务队工作,七七年二取调入化工作过的一线主业单位一队,工作至今。段腐找到了当大值处医生陈培议同志,开保管了户对的成以

三十四岁,了对人,并进行了家金后况:应正常,自入比套安瞿林仙同志响应党的号召,保卫边,点没有,十七岁会ンベぶ四才劣カ气生孩子。开始河南的人打好吃的,但是就远离故乡,挑起了老垦戍边的担子。从家门到祖国的

子说:“小点下来得说”,小们也生严妇心啦a8/ナ南大门,从学校到当年的大课堂,她的战斗事迹跨过了三双展中,严妇诉位に3一时起。开千百公里,踏遍了滇南和陕北的山山水水。她把当年人的一腔热情的们但可来说到。当,严妇000MW2*19

左:七分场为瞿林仙所写的悼词(原件)。

右:版纳州医院和农场医院关于瞿林仙死亡原因的调查报告(原件)。

翁:我记得是1978 1112日早上8点多钟,我妻子临产。一队离分场卫生所很近,走几分钟就到了。我赶紧去叫陈医生,一共去了两次陈医生才来。陈看了看说没什么问题,孩子要下午才会生,然后就回去了。中午,妻子腹痛剧烈,可陈医生怎么也找不到,直到下午近3 点钟的时候才见到陈医生。他检查后叫卫生员转告我,见红再去叫他。这天陈医生在同事家喝喜酒,好像有点心不在焉。

孩子是下午3 37 分时降生的,我记得很清楚。孩子生在家里,分场卫生所的卫生员接生的。

婴儿产下后,胎盘迟迟没有排出,妻子又有点昏迷的样子,我急忙再去请陈医生。他给产妇打了一针,认为不会有什么事,安慰了几句,便到病房外喝茶抽烟去了。或许是产妇的痛苦呻吟催促了他,其间陈医生几次进屋,企图用手牵出胎盘,可都没有成功。产妇流血不止,人更加昏昏沉沉了。我和在场的知青都很慌。下午5时左右,陈医生也沉不住气了,叫人赶快准备担架送农场医院。说来也真是不幸,当大家把产妇抬到分场卫生所等候拖拉机运送时,拖拉机坏了。不久天黑了,又遭遇停电。当年电话线路不畅,直到傍晚7点多才联系上农场医院的医生。因为停电,农场医院吩咐的急救措施也打了折扣。

七分场地处边远,去橄榄坝农场医院蹚水越沟的要走两个来小时,中间还隔着一条澜沧江。分场派的拖拉机终于来了,记得是辆丰收35型的轮式拖拉机。我在几位知青朋友的帮助下,七手八脚地把妻子弄到拖拉机拖斗上,再爬上拖斗护着她。虽有陈医生和卫生所的女卫生员随车跟着,可由于条件限制,一路上也没有有效医疗救治措施。我半抱着妻子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任凭妻子在我的怀里痛苦地挣扎,时而昏睡,时而呻吟。她对我说她气闷难受,痛得厉害,她的眼睛紧闭着,满头满脸都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流的泪还是出的汗。因为是运送危重病人,拖拉机比走路快。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江边,可没有渡船。我们赶紧跑到沿江的四分场六队打电话求救。渡船到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此时妻子也奄奄一息了。好不容易把人抬进医院,医生一检查,人早已断气了。我当即昏厥过去,不省人事。

潘等人:队上的知青闻知此事十分不安,不少男知青连夜赶过去,要问个究竟。

子:那么,产妇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翁:当时,西双版纳州医院和农场医院对我妻子的死因有过调查,认为是胎盘滞留,并产后失血休克致死。还指出陈医生等因误诊和救治措施不当负有责任。

子:此事在知青中的反响很强烈,大家认为医生误诊不负责任延误了抢救时间,是草菅人命领导不闻不问,漠视知青的境遇的错误行为。人不能草草下葬,要讨个说法,讨回公道。于是就闹了起来,还抬尸游行过,是这样吗?

潘等人:是的。当时卫生所和分场方面认为,产妇难产而死,实属正常,不存在事故和对知青不公等问题。其实,产妇身体健康,产前一切都很正常,卫生所医生也一直认为没什么问题,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死了,大家都无法接受。

王晓明(以下简称王):抬尸游行的事我知道,当时我也参加了,还为此拟了大概十条口号,可具体的也记不清了,总之是关于要求处置责任者,改变知青目前的处境以及呼吁知青回城什么的。

子:能说得详细点吗?

王:好。大概又过了一天,是1115日吧,大家七嘴八舌地商议,既然在七分场讨不到个说法,那么就抬上尸体到团部去,也让其他分场的知青评评理。大家习惯把橄榄坝农场场部称团部,其实那时早已不是建设兵团了。记得抬尸的队伍是傍晚出发的,一路上呼喊口号,不断有知青闻讯加入,到达江边时可能有近200人,天也开始黑下来了。我们看着对岸的渡船,打电话联系也无人理睬,当时真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群情越发激愤。会水的知青纷纷脱去衣裤,跳到波涛汹涌的澜沧江里,要游过江去。

潘等人:当时共有三批人下水,一批大概四五个人。

王:我也是抢先下水的一个,当我们几个游到对岸时,江中还有人跟着游过来。这时,原本悄无声息的船突然启动了,我们一看,立即爬上船去,江中的几个也陆续上了船。就这样,在黑灯瞎火中,抬尸的队伍全都过了江。

高文武(以下简称高):看来农场方面还是密切关注事情发展的,澜沧江的水都是雪山融化而来的,又值冬季,还是夜晚,再出人命更不好收拾了,其实船上始终有人待命的。

王:不错。过江后,我们在街上和团部周围游行呼喊口号,团部就有人来找我们了,还为我们安排食宿,农场方面主动提出让我们派代表去谈判。

子:谈了没有?谈得怎么样?

王:谈了,我们去了10名代表。农场方面无非是想息事宁人,可我们很强硬,条件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要求立即明确答复,不然的话将抬尸游行到景洪去。对于我们的态度,农场方面感到很棘手,其时,版纳知青回城风潮已经席卷各处,橄榄坝的知青也罢工了,无序失控的状态正在加剧。谈判没有结果,可农场方面仍在想方设法与我们周旋。

子:老翁,这几天你的情况如何?

翁:我是六神无主,昏厥醒来后在医院里脑子乱哄哄的,与外面的其他知青也没什么联系,直到开追悼会才被送回七分场。期间,农场派金钟全与我保持联系,金也是我们同去的

上海知青,在农场场部机关工作。

子:金一定转告了农场方面的不少意见吧。

翁:是的。他除了宽慰我以外,还说事情已经报告上去了,连国务院有关方面都知道了。领导明确表示会按政策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知青抬尸游行,还要上景洪是错误的,要追究破坏安定团结的行为等。我记得大概是这个意思。还说上海马上会派人来橄榄坝,协调处理好我的事情,让我放心。后来,上海南汇县上山下乡办公室的一位干部和我的哥哥果然到了橄榄坝。

子:事情肯定是报告上去的。后来事情处理的结果如何,有争执吗?

翁: 没有争执,当时都说按政策办按政策办,我也想他们会按政策办的。农场一次性给了我

1000 多元钱,说是孩子的抚养费,当时才20 多元钱一个月,1000 多元好像是笔很大的钱了。后来分场出面为我妻子开了追悼会,棺材也是分场吩咐知青帮助赶做的。说起追悼会,我至今还记得一个插曲。追悼会前医生给我打了一针,几天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一针下去我连眼皮也抬不起来,只想睡觉,醒来时追悼会也开得差不多了。或许,他们看我疲惫不堪,生怕再昏厥有危险,才打的针,我也只能这样想。不过亡妻的悼词和墓地的照片我一直保藏着。

子:这样说来,抬尸游行去景洪的事也没成吧?

王:没成。从抬尸出去到正式下葬,中间隔了好多天,橄榄坝的气候,尸体很快腐烂了。老翁想想无奈,亡妻还是早日入土为安吧,况且那嗷嗷待哺的孩子正揪着他的心呢。

翁:确实是这样,儿子一出生就没了娘,虽然有好心的女知青们百般呵护,可常常生病。满月后,农场派了医院的杨医生和照料我孩子的两位女知青,把我们父子送回了上海,告诉我让我先安心照顾好孩子,日后再设法把我调到南汇附近的农场工作。不久知青大返城,当然我也不用调了。回来后我在南汇粮食局新场粮管所上班,现在也退休了。

子:儿子怎么样?听说你还带他去橄榄坝七分场祭奠过他的生母?

翁:儿子结婚了,有个女儿一岁多了。去云南是在19986月,与我现在的妻子一起。儿子的身世我都告诉他的,那天在生母的墓前,儿子默默地待了很久,我想我也可以告慰我亡妻的在天之灵了。

子:这样看来,今天所谈的事情,尤其是后来抬尸游行一段,虽然对版纳知青回城风潮的推波助澜影响深刻,可在时间上却在回城风潮骤起之后。与其说这是导火索,倒不如说是橄榄坝七分场的部分上海知青,融入了这一大背景,为抗争命运的一次“借题发挥”。今天我们回首往事,各位有什么评价呢?比如陈医生,比如农场的“缓兵之计”,或者在整个过程中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潘等人:陈医生其实不是个会“捣糨糊”的人,平时贪点小便宜是有的,当年生活艰苦,也好理解。

高:事后陈医生还是被追究了,为此他被留党察看,免去医生职务,下放劳动。这样处分他,他一直很抱怨,他来过上海,我接待过他,提起当年,他总是絮絮叨叨地讲个没完。在农村,妇女生孩子向来不当回事,出了事也是正常的,命该如此,陈医生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再说,当年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水平都有限。我在七分场卫生所工作时,曾经有个妇女来就诊,说是肚子痛得厉害。我查来查去找不到原因,但确诊一定有问题,于是提出急送农场医院,到那儿一查是宫外孕,如果晚一点就麻烦了。当我提出赶快转诊时,还被误解说是小题大做,爱出风头。

子:我儿子也生在橄榄坝,那时年轻,妻子都破羊水了还浑然不知,结果从队里到分场,又到农场医院,转了几个小时,孩子生下来时,脐带绕了他一圈又一圈。当时医院也没有任何应急措施,事后想来也很后怕。

王:农场的“缓兵之计”确实很高明,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是煞费苦心的。知青们对同伴的意外死亡抱有深切的同情,反观自身多年来的境遇,有切肤之痛。其“借题发挥”是有足够理由的。据我所知,抬尸游行确有人组织策划过。总之,农场的“缓兵之计”也好,知青的过激行为也好,其实都没有错。

潘等人:确实是这样。当时农场条件十分艰苦先不去说他,一些干部作风粗暴,我们七分场还成立什么“执法队”,私设公堂,专门捆绑吊打犯小错误或看不顺眼的知青,有的甚至在吊打时用柴油机的轰鸣声掩盖被打人的惨叫,更有甚者还玩弄女性。这些知青们都怨声载道,大家不安心在那儿工作,矛盾也很普遍很突出。要说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抬尸游行到江边,知青纷纷跳江掠渡那一幕,今天想来还惊心动魄,那真的是搏命了。

子:与命运抗争是作为人的一种天性,如果一个群体,尤其如当年知青那样庞大的群体,又是扎堆的,其生存境遇长期为社会漠视,那么震荡的爆发是迟早的事。秩序失衡之后也必将危及社会本身。当年的风潮也好,风波也罢,都是值得深思的。农场方面对老翁事情处理得高效率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这样的速战速决也许是风潮骤起时的瞬间反思吧。话扯远了,对于老翁,作为当事人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翁:过去的都过去了,可当年知青朋友们的见义勇为以及对我的情谊和帮助,我不会忘记。事情发生在橄榄坝,所以见到从橄榄坝回来的上海知青,我都感到特别亲切。

附记:

一、时任橄榄坝农场党委书记的常厚安曾专门撰文忆及此事刊载《版纳胶源文集-纪念橄榄坝农场建场四十周年》,时至今日仍感慨不已。摘录文中的相关叙述,作为访谈的补充和参考:

瞿林仙在急送农场医院的途中还没有过江就已停止了呼吸,只好返回七分场。

知青们“借题发挥”之初,农场领导立即派出工作组了解情况,处理事态。

当群情激愤的知青们强行抬尸请愿游行到澜沧江南岸时,他们遭遇农垦分局的一位副书记坐船过江阻拦,并下令渡船不得启动。于是知青们把尸体置于船上,纷纷跳江北去。无奈之下,渡船被迫载着尸体和知青们驶向北岸。

抬尸的队伍星散之后,停殡殓棺都是农场组织安排的,常都亲力亲为。

二、王增如、李向东所著《上山下乡:中国1968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书亦涉及此事。书中“上海女知青死于医疗事故”一节,作者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小萌的著述:西双版纳垦区(可能就是指农垦分局——沈子注)对这起事件迅速作出以下决定:第一,医生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要作深刻检查。第二,尸体要马上处理。第三,对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和聚众闹事的首要分子,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后来,云南省委为不激化矛盾,决定多做工作,并立即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对农场领导的严重官僚主义和失职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责成他们向知青作检讨并道歉。第二,答应知青的合理请求,并为死者举行追悼会。第三,请州委及农场通知死者家长,并联系上海知青办,请他们派人来西双版纳共同料理后事。

这恐怕就是农场当年处理事情的主辛努力,也为祭奠长眠于版纳青山丛林里那些如花的生命。

沈子(以下简称子):在知青大返城前夕,七分场一位上海知青产妇意外死亡,这在当年橄榄坝引起过轩然大波,尤其是在七分场的上海知青中,不过风波很快平息了。在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中,此事被说成是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返城风潮的导火索。时间过去了近三十年,往事重提不知大家还记得些什么?

潘福才、潘政明、陈恩德、诸明娟、张如玉(以下简称潘等人):(先后插话)那本书我们也看过,不过他那是文学描写,实际情况还不一样。意外去世的产妇就是翁仕贤当年的妻子,他是直接的当事人。

翁仕贤(以下简称翁):是的。我与在座的潘福才等都是一起从南汇去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七营。在我遭难的日子里,都是他们抚慰我,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幸存的儿子也多亏了这两位女知青的精心照料。几十年来我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连我现在的妻子对云南回来的知青都特别有感情。

子:老翁,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能否再谈谈当年的情况。这次,知青朋友们想编一本西双版纳

版纳橄榄坝“上海知识青年纪念集”,想把你的这段经历收进去。

翁:不介意,我们都是橄榄坝回来的上海知青,编本书留个纪念也很好,这段经历我也无法忘记。以前也有人来访谈,我都拒绝了,这次不一样。

子:好。那么是否先介绍一下你已故的妻子的情况?

翁:我已故妻子也是一起去橄榄坝的上海知青,她叫瞿林仙。我们是19711月到农场的。197410月瞿林仙去云南曲靖水利中专学校读书,1976年毕业后又回到农场。回农场时,她最初分配去一分场,一分场的生活工作的条件比七分场要好得多。但因为我的缘故,不久她还是回了七分场。她中专毕业,我们同在七分场一队,去世时才 25 岁。

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是……

国营橄榄现农场七分场用笺

关于眼优圳农场七分做杯仙网态死亡原因情况初步调量公告

在瞿林仙同志是十悼会上的悼詞四州示,而来协助工作组对国怀出问恶先因进行交很具农場究安水七分场进行了廊,留与七分场卫生所当时农参协助时间怎将动部领导,分局党委创导,及工作互利今天我们举行瞿林仙同志的追悼大会。行垃项*同时与卫健所负责人当天值班生进行了解,低沉的哀乐在我们心头处处传递,我们把洁白的花圈献在战场

与当时的亲友座谈,最后与总的院长及妇产科医生关友的遗像前。我们分场100余名干部职工怀着十分沉痛的こ会ス并参加了死亡讨论会。由于我们对速度腐民不删悲,心情来到瞿林仙同志追悼会上,深切怀念自己的好职工。必务入内技不得新不了煤吲之我们水平有限。因此。将致心见及的吃北告于后,此领导ジ者,告于后:好同志,知议青年的好战友瞿林仙同志,假三方向告情况。大浴史及经过:瞿林仙同志是上海市南汇县新坊镇人,一九七一年一日省相林仙·实,20岁,上海关符,初归第一,吕月十七日和千知识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国营来伙A7622276-1129日,¥杆楠坝农伤纷伤。先后担任过劳队排长。队到班账等职,批少生活,临产而一次还在卡地分动务,一七三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七四年十月州予76111日そ日午上3点半,有一和,当盯去云南曲靖水利中专学校学习,一九七六年毕业后再三要求点血,图夜同未找医生,我早上8,其发入西吉愿至迫农场建设,先后在一方场及我纷纷机务队工作,七七年二取调入化工作过的一线主业单位一队,工作至今。段腐找到了当大值处医生陈培议同志,开保管了户对的成以

三十四岁,了对人,并进行了家金后况:应正常,自入比套安瞿林仙同志响应党的号召,保卫边,点没有,十七岁会ンベぶ四才劣カ气生孩子。开始河南的人打好吃的,但是就远离故乡,挑起了老垦戍边的担子。从家门到祖国的

子说:“小点下来得说”,小们也生严妇心啦a8/ナ南大门,从学校到当年的大课堂,她的战斗事迹跨过了三双展中,严妇诉位に3一时起。开千百公里,踏遍了滇南和陕北的山山水水。她把当年人的一腔热情的们但可来说到。当,严妇000MW2*19

左:七分场为瞿林仙所写的悼词(原件)。

右:版纳州医院和农场医院关于瞿林仙死亡原因的调查报告(原件)。

翁:我记得是1978 1112日早上8点多钟,我妻子临产。一队离分场卫生所很近,走几分钟就到了。我赶紧去叫陈医生,一共去了两次陈医生才来。陈看了看说没什么问题,孩子要下午才会生,然后就回去了。中午,妻子腹痛剧烈,可陈医生怎么也找不到,直到下午近点钟的时候才见到陈医生。他检查后叫卫生员转告我,见红再去叫他。这天陈医生在同事家喝喜酒,好像有点心不在焉。

孩子是下午点 37 分时降生的,我记得很清楚。孩子生在家里,分场卫生所的卫生员接生的。

婴儿产下后,胎盘迟迟没有排出,妻子又有点昏迷的样子,我急忙再去请陈医生。他给产妇打了一针,认为不会有什么事,安慰了几句,便到病房外喝茶抽烟去了。或许是产妇的痛苦呻吟催促了他,其间陈医生几次进屋,企图用手牵出胎盘,可都没有成功。产妇流血不止,人更加昏昏沉沉了。我和在场的知青都很慌。下午5时左右,陈医生也沉不住气了,叫人赶快准备担架送农场医院。说来也真是不幸,当大家把产妇抬到分场卫生所等候拖拉机运送时,拖拉机坏了。不久天黑了,又遭遇停电。当年电话线路不畅,直到傍晚7点多才联系上农场医院的医生。因为停电,农场医院吩咐的急救措施也打了折扣。

七分场地处边远,去橄榄坝农场医院蹚水越沟的要走两个来小时,中间还隔着一条澜沧江。分场派的拖拉机终于来了,记得是辆丰收35型的轮式拖拉机。我在几位知青朋友的帮助下,七手八脚地把妻子弄到拖拉机拖斗上,再爬上拖斗护着她。虽有陈医生和卫生所的女卫生员随车跟着,可由于条件限制,一路上也没有有效医疗救治措施。我半抱着妻子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任凭妻子在我的怀里痛苦地挣扎,时而昏睡,时而呻吟。她对我说她气闷难受,痛得厉害,她的眼睛紧闭着,满头满脸都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流的泪还是出的汗。因为是运送危重病人,拖拉机比走路快。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江边,可没有渡船。我们赶紧跑到沿江的四分场六队打电话求救。渡船到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此时妻子也奄奄一息了。好不容易把人抬进医院,医生一检查,人早已断气了。我当即昏厥过去,不省人事。

潘等人:队上的知青闻知此事十分不安,不少男知青连夜赶过去,要问个究竟。

子:那么,产妇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翁:当时,西双版纳州医院和农场医院对我妻子的死因有过调查,认为是胎盘滞留,并产后失血休克致死。还指出陈医生等因误诊和救治措施不当负有责任。

子:此事在知青中的反响很强烈,大家认为医生误诊不负责任延误了抢救时间,是草菅人命领导不闻不问,漠视知青的境遇的错误行为。人不能草草下葬,要讨个说法,讨回公道。于是就闹了起来,还抬尸游行过,是这样吗?

潘等人:是的。当时卫生所和分场方面认为,产妇难产而死,实属正常,不存在事故和对知青不公等问题。其实,产妇身体健康,产前一切都很正常,卫生所医生也一直认为没什么问题,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死了,大家都无法接受。

王晓明(以下简称王):抬尸游行的事我知道,当时我也参加了,还为此拟了大概十条口号,可具体的也记不清了,总之是关于要求处置责任者,改变知青目前的处境以及呼吁知青回城什么的。

子:能说得详细点吗?

王:好。大概又过了一天,是1115日吧,大家七嘴八舌地商议,既然在七分场讨不到个说法,那么就抬上尸体到团部去,也让其他分场的知青评评理。大家习惯把橄榄坝农场场部称团部,其实那时早已不是建设兵团了。记得抬尸的队伍是傍晚出发的,一路上呼喊口号,不断有知青闻讯加入,到达江边时可能有近200人,天也开始黑下来了。我们看着对岸的渡船,打电话联系也无人理睬,当时真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群情越发激愤。会水的知青纷纷脱去衣裤,跳到波涛汹涌的澜沧江里,要游过江去。

潘等人:当时共有三批人下水,一批大概四五个人。

王:我也是抢先下水的一个,当我们几个游到对岸时,江中还有人跟着游过来。这时,原本悄无声息的船突然启动了,我们一看,立即爬上船去,江中的几个也陆续上了船。就这样,在黑灯瞎火中,抬尸的队伍全都过了江。

高文武(以下简称高):看来农场方面还是密切关注事情发展的,澜沧江的水都是雪山融化而来的,又值冬季,还是夜晚,再出人命更不好收拾了,其实船上始终有人待命的。

王:不错。过江后,我们在街上和团部周围游行呼喊口号,团部就有人来找我们了,还为我们安排食宿,农场方面主动提出让我们派代表去谈判。

子:谈了没有?谈得怎么样?

王:谈了,我们去了10名代表。农场方面无非是想息事宁人,可我们很强硬,条件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要求立即明确答复,不然的话将抬尸游行到景洪去。对于我们的态度,农场方面感到很棘手,其时,版纳知青回城风潮已经席卷各处,橄榄坝的知青也罢工了,无序失控的状态正在加剧。谈判没有结果,可农场方面仍在想方设法与我们周旋。

子:老翁,这几天你的情况如何?

翁:我是六神无主,昏厥醒来后在医院里脑子乱哄哄的,与外面的其他知青也没什么联系,直到开追悼会才被送回七分场。期间,农场派金钟全与我保持联系,金也是我们同去的

上海知青,在农场场部机关工作。

子:金一定转告了农场方面的不少意见吧。

翁:是的。他除了宽慰我以外,还说事情已经报告上去了,连国务院有关方面都知道了。领导明确表示会按政策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知青抬尸游行,还要上景洪是错误的,要追究破坏安定团结的行为等。我记得大概是这个意思。还说上海马上会派人来橄榄坝,协调处理好我的事情,让我放心。后来,上海南汇县上山下乡办公室的一位干部和我的哥哥果然到了橄榄坝。

子:事情肯定是报告上去的。后来事情处理的结果如何,有争执吗?

翁: 没有争执,当时都说按政策办按政策办,我也想他们会按政策办的。农场一次性给了我

1000 多元钱,说是孩子的抚养费,当时才20 多元钱一个月,1000 多元好像是笔很大的钱了。后来分场出面为我妻子开了追悼会,棺材也是分场吩咐知青帮助赶做的。说起追悼会,我至今还记得一个插曲。追悼会前医生给我打了一针,几天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一针下去我连眼皮也抬不起来,只想睡觉,醒来时追悼会也开得差不多了。或许,他们看我疲惫不堪,生怕再昏厥有危险,才打的针,我也只能这样想。不过亡妻的悼词和墓地的照片我一直保藏着。

子:这样说来,抬尸游行去景洪的事也没成吧?

王:没成。从抬尸出去到正式下葬,中间隔了好多天,橄榄坝的气候,尸体很快腐烂了。老翁想想无奈,亡妻还是早日入土为安吧,况且那嗷嗷待哺的孩子正揪着他的心呢。

翁:确实是这样,儿子一出生就没了娘,虽然有好心的女知青们百般呵护,可常常生病。满月后,农场派了医院的杨医生和照料我孩子的两位女知青,把我们父子送回了上海,告诉我让我先安心照顾好孩子,日后再设法把我调到南汇附近的农场工作。不久知青大返城,当然我也不用调了。回来后我在南汇粮食局新场粮管所上班,现在也退休了。

子:儿子怎么样?听说你还带他去橄榄坝七分场祭奠过他的生母?

翁:儿子结婚了,有个女儿一岁多了。去云南是在19986月,与我现在的妻子一起。儿子的身世我都告诉他的,那天在生母的墓前,儿子默默地待了很久,我想我也可以告慰我亡妻的在天之灵了。

子:这样看来,今天所谈的事情,尤其是后来抬尸游行一段,虽然对版纳知青回城风潮的推波助澜影响深刻,可在时间上却在回城风潮骤起之后。与其说这是导火索,倒不如说是橄榄坝七分场的部分上海知青,融入了这一大背景,为抗争命运的一次“借题发挥”。今天我们回首往事,各位有什么评价呢?比如陈医生,比如农场的“缓兵之计”,或者在整个过程中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潘等人:陈医生其实不是个会“捣糨糊”的人,平时贪点小便宜是有的,当年生活艰苦,也好理解。

高:事后陈医生还是被追究了,为此他被留党察看,免去医生职务,下放劳动。这样处分他,他一直很抱怨,他来过上海,我接待过他,提起当年,他总是絮絮叨叨地讲个没完。在农村,妇女生孩子向来不当回事,出了事也是正常的,命该如此,陈医生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再说,当年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水平都有限。我在七分场卫生所工作时,曾经有个妇女来就诊,说是肚子痛得厉害。我查来查去找不到原因,但确诊一定有问题,于是提出急送农场医院,到那儿一查是宫外孕,如果晚一点就麻烦了。当我提出赶快转诊时,还被误解说是小题大做,爱出风头。

子:我儿子也生在橄榄坝,那时年轻,妻子都破羊水了还浑然不知,结果从队里到分场,又到农场医院,转了几个小时,孩子生下来时,脐带绕了他一圈又一圈。当时医院也没有任何应急措施,事后想来也很后怕。

王:农场的“缓兵之计”确实很高明,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是煞费苦心的。知青们对同伴的意外死亡抱有深切的同情,反观自身多年来的境遇,有切肤之痛。其“借题发挥”是有足够理由的。据我所知,抬尸游行确有人组织策划过。总之,农场的“缓兵之计”也好,知青的过激行为也好,其实都没有错。

潘等人:确实是这样。当时农场条件十分艰苦先不去说他,一些干部作风粗暴,我们七分场还成立什么“执法队”,私设公堂,专门捆绑吊打犯小错误或看不顺眼的知青,有的甚至在吊打时用柴油机的轰鸣声掩盖被打人的惨叫,更有甚者还玩弄女性。这些知青们都怨声载道,大家不安心在那儿工作,矛盾也很普遍很突出。要说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抬尸游行到江边,知青纷纷跳江掠渡那一幕,今天想来还惊心动魄,那真的是搏命了。

子:与命运抗争是作为人的一种天性,如果一个群体,尤其如当年知青那样庞大的群体,又是扎堆的,其生存境遇长期为社会漠视,那么震荡的爆发是迟早的事。秩序失衡之后也必将危及社会本身。当年的风潮也好,风波也罢,都是值得深思的。农场方面对老翁事情处理得高效率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这样的速战速决也许是风潮骤起时的瞬间反思吧。话扯远了,对于老翁,作为当事人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翁:过去的都过去了,可当年知青朋友们的见义勇为以及对我的情谊和帮助,我不会忘记。事情发生在橄榄坝,所以见到从橄榄坝回来的上海知青,我都感到特别亲切。

附记:

一、时任橄榄坝农场党委书记的常厚安曾专门撰文忆及此事刊载《版纳胶源文集-纪念橄榄坝农场建场四十周年》,时至今日仍感慨不已。摘录文中的相关叙述,作为访谈的补充和参考:

瞿林仙在急送农场医院的途中还没有过江就已停止了呼吸,只好返回七分场。

知青们“借题发挥”之初,农场领导立即派出工作组了解情况,处理事态。

当群情激愤的知青们强行抬尸请愿游行到澜沧江南岸时,他们遭遇农垦分局的一位副书记坐船过江阻拦,并下令渡船不得启动。于是知青们把尸体置于船上,纷纷跳江北去。无奈之下,渡船被迫载着尸体和知青们驶向北岸。

抬尸的队伍星散之后,停殡殓棺都是农场组织安排的,常都亲力亲为。

二、王增如、李向东所著《上山下乡:中国1968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书亦涉及此事。书中“上海女知青死于医疗事故”一节,作者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小萌的著述:西双版纳垦区(可能就是指农垦分局——沈子注)对这起事件迅速作出以下决定:第一,医生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要作深刻检查。第二,尸体要马上处理。第三,对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和聚众闹事的首要分子,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后来,云南省委为不激化矛盾,决定多做工作,并立即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对农场领导的严重官僚主义和失职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责成他们向知青作检讨并道歉。第二,答应知青的合理请求,并为死者举行追悼会。第三,请州委及农场通知死者家长,并联系上海知青办,请他们派人来西双版纳共同料理后事。

这恐怕就是农场当年处理事情的主要要依据。


阅读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欢迎惠顾

欢迎惠顾

专注一件事,改变世界环境:研发设计生产制作零排放环保卫生间,国家专利技术保证!世界上最大的卫生间生产基地(年生产500套各种规格型号的零排放环保卫生间)欢迎参观选购合作!世界最牛卫生间,需要的找我!联系电话:15911558829. 13518732269\15308845996\13987156190

在线预定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