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献给那些永远留在黄土地上的知青们!

2025-04-04

清明节,献给那些永远留在黄土地上的知青们!

原创 知青主编 知青网 2025年04月04日 06:00 辽宁

本文根据被采访人的叙述整理而成,涉及隐私,当事人系化名,仅代表被采访人的个人观点。

又一年清明,春雨如丝,洒落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在这缅怀先人的时节,我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当年数千万知青,响应时代的号召,奔赴农村,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那片黄土地,可有些战友,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与永远的怀念。01我是老李,一位68届的老知青。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无数城市青年,怀着对广阔天地的憧憬,背上行囊,告别熟悉的城市生活,投身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踏入农村的那一刻,面对的是陌生而艰苦的环境。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农具,还有繁重的农活,都在考验着这些年轻人。但我们并未退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建设农村的责任。但在这一场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许多知青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故事,如同黄土地上的一朵朵野花,虽短暂却绚烂,虽平凡却伟大。02在黑龙江的北大荒,上海知青俞关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舍己为人。1970年2月20日,俞关兴和战友们在田间放炮取土烧砖时,一辆载着28名职工的小车驶来,眼看一场重大事故即将发生俞关兴不顾个人安危,冲出掩体,挥手高呼“停车”,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8条生命的安全,他牺牲时,年仅19岁,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北大荒的这片土地上。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知青苑”里,安放着多位故去的南京知青。他们中有舍己救人的赵雷、抗洪牺牲的夏京龙、殉职的唐惠兰等。他们曾经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却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离我们而去。每年清明,知青们都会来到这里,祭扫逝去的战友,寄托哀思。他们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兄弟姐妹。


阅读 0评论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在线预定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