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整个农耕民俗博物馆占地660余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800平米,博物馆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挂牌开馆运行,它是滇域农耕文化馆、记忆工坊、知青云南记忆馆、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综合实训基地)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共分三层:负一层序厅主要展示的是知青云南记忆馆;二层为滇域农耕文化馆,三层为二十世纪初法国农村生活景象老照片展示。

清原青年点往事

时间:2021-02-09   作者:王兴民 清原作家  【转载】   来自于:腾讯网    阅读

在清原县作协公众号推送的“不忘初心、清原奋进”主题征文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篇由康喜鹏撰写的《党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一文,在历任县委书记的名单里,看到了王鹏的名字,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清原务农时的一段往事。

1968年秋天,我们沈阳二十七中学老三届1000多名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来到清原插队落户,分别安排到夏家堡、南八家和英额门公社20几个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14名沈阳二十七中学毕业生和两名同学的弟弟共计16名知青被安排到夏家堡公社小孤家大队一小队。按照上级规定,当年秋收完成不久,我们就住进了生产队为我们建好的青年点,青年点院子里西面是猪舍,东边是我们青年点的小菜园(生产队在村子的北面为我们开辟了3亩地的自留地)。

这段记忆也从青年点的小菜园说起。

1969年夏天某日,我们点的知青们都去参加生产队劳动了,只有负责为大家做饭的袁新生同学留在点儿里。他和以往一样,整理好青年点内务以后,在院子里喂猪。

这时,两位干部模样的过路人走进了青年点的院子。他们好奇地看着菜园里黄瓜架上开着黄花的大黄瓜,笑着对袁新生说:“黄瓜长这么大了,为什么没吃啊?”

袁新生说:“还没有到摘的时候呢!”

听完袁新生的回答,那位年龄大一些的干部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们又到房间里转圈仔细地看了一下,边夸奖边耐心地询问青年点的知青情况。这时,另一位干部向袁新生介绍说:“这是咱们县委书记王鹏。”

晚上,大家下工后,袁新生把白天县委书记王鹏到我们青年点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不久,县里面召开社队干部大会,会议结束后,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会上,李运豪队长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县委王鹏书记表扬了我们小孤家一队,特别说到青年点的开着黄花的黄瓜,挂在黄瓜架上没有被吃了的事,这说明了青年点的风气好!”

从此以后,知青在生产队更加受到重视,除了参加生产队的正常生产劳动以外,一些知青还担任大队的民兵连文书、民办教师、赤脚医生、记工员等。为了完成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和夏家堡公社金家水库的建设,青年点的知青还陆续被生产队派出到这些工程施工现场参加项目建设。到工地不久,一些知青分别安排担任民兵连的负责人、广播站的播音员等,成为工程建设的骨干。

小孤家的知青,从1969年春天开始陆续通过应征入伍、上学、招工离开了农村,我是1971年9月24日从夏家堡金家水库离开清原的。回沈阳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沈阳黎明机械厂(也叫410厂),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时常挂念曾经生活过的清原的变化。一些同学曾经结伴回清原看望。

1998年春天,正逢我们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周年的前夕,我在《辽宁日报》上看到清原县委、县政府发出的“欢迎沈阳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清原”的海报。于是大家不谋而合,响应清原县委的号召,纷纷组织起来,一起回到下乡所在地。

我们小孤家的知青回去时,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先到熟悉的村民家走访看望,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召集了部分老村民和我们一起联欢座谈。这期间,我们还拜谒了因病逝世后安葬在小孤家的岳辉同学墓地。

小孤家青年点的往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现在,每当看到我们在青年点草房前的留影照片,就仿佛是在昨天一样。



作者简介

王兴民,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退休员工 ,共产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沈阳二十七中学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9月至1971年9月,清原县夏家堡镇小孤家知青。


主编:王帅

执行主编:谭磊    赵亮

编辑部主任:郑晓玲

编辑:张真爱  文岩   秦焕照  于云珍  赵辉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