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三届上述界定是有争议的。网上盛传的观点是,老三届还应当包括1966年、1967年、1968年在校的初中生。因为他们也受文革影响。笔者以为,这一说法成立与否,需要看理由是否成立。
一是文革期间,中小学任何一个年级也都不同程度受影响,不能因为受影响,就把这一群体也纳入。如果把他们纳入,1966年至1968年在校的小学生也应称为老三届,把他们纳入也有丰富的理由;
二是老三届说法应当名符其实,只应包括三届同学。如同老五届只包括五届同学一样,新三届只包括三届同学一样。如果也包括初中三届,那就不是老三届,而是老六届,为何不直接称老六届,没有必要弄出两个老三届。
为写这篇短文,笔者查阅了诸多资料,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文件对老三届的界定包含三届老初中。
这三届初中生,或许比老三届高中生更不容易,值得同情。这是包含的最重要理由。因而在非严格意义上,把1966年、1967年、1968年在校的初中生也纳入老三届,十分必要,完全可以理解。
这三届初中生,对应的年龄区间是1949 -1953年,主要是1950—1952年。
老三届群体经历了共和国艰难时代。老三届命运多舛,还在于他们是共和国重大历史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反映了他们曾经的盲从到觉醒,而这是这一群体值得人们尊敬之处。
从1966年6月开始的停学直至走出校门,其中有两年多时间,他们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这一期间他们在干什么呢?这一期间,或许是老三届最为意气风发、整个群体受到社会最为关注的时期。
这是共和国灰暗时代,而老三届则是受极左意识形态毒害最深的一代。被时代裹胁,盲从,个人完全被动卷入其中,都是领导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这是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代,既然是“我们”,那么所有的过失甚至罪孽,都只都由“我们”一起承担。
笔者的这篇短文,如果提出反思,或许会受到臭骂,你算什么东西?为什么需要我们反思,别人反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