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尊敬的王农老师,尊敬的宫政老师,各位知青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天津知青马文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西北地区知青图书交流腾讯会议”。我发言的标题是《为知青留史》。
甘肃农建十一师是继新疆兵团十个农建师之后,于1964年元月成立的全国第十一个地师级农建部队,它的主体是由复转军人和天津、北京、(山东省)青岛、济南、淄博,(陕西省)西安,(甘肃省)兰州、武威等地的知青组成。
自1964年7月2日至1966年11月26日,先后有26个批次、12000名天津青年学生、组成67个天津连队,参加了河西走廊军垦建设。11年军垦期间,十一师累计垦荒造田37万亩、造林70万亩;兴建了昌马、安西、景泰等大型水利工程,可浇灌土地76万亩;架设了796、803等5条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了嘉峪关水泥厂、祁连山制药厂、黄羊镇糖厂、安南坝石棉矿、甘沟硫磺矿等16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参加了404核基地国防工程和核试验通讯线路守卫任务,为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新世纪以后,这一代老知青开始步入花甲之年,至今,在十一师的每个连队,基本上都有近20%的战友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因此,尽可能地保留更多的一手资料,为“上山下乡”这一留给史学界特殊课题的研究;为追寻“知青”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及思考,都是亟待要加快步伐了。
为此,十一师战友联谊会向海内外的6万战友及军垦二代发出呼吁:拿起你的笔,“为知青留下一笔真实的史料”!
十一师人最早推出的图书,始自于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2010年元月初,十一师编撰的第一部群体性纪实文学《祁连山下》(上下集)出版。随后,十一师一团、二团、三团、四团、五团、七团、九团、十一团和工程团或以团场为单位,或以连队为单位,或以个人的名义,陆续出版知青图书、画册40余种。十一师战友联谊会先后出版了《祁连山下》《天涯故土情》《大漠情怀红柳魂》《戈壁情》《走出祁连》等5种全师性的纪实文学图书和画册。拍摄了《破壁》《戈壁情缘》《青春之歌余韵未绝》等4部电视纪录片,《破壁》还参加了2010年西安国际影视节,并在全国性的影视大赛中获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
《走出祁连》是《祁连山下》的续篇。为了突出它的史料价值,征稿之初,编委会即定下了文集内不收录小说、诗歌、抒情散文等文学体裁和书画、摄影等艺术性作品的原则。两年内,共收到海内外战友稿件1260篇。初选900篇,二选658篇,2017年年初,编委会15位编委对658篇二选文稿通过无记名投票,267篇获得8票和8票以上的文稿入选文集,又在获得7票和6票的文稿中,筛选出33篇。《走出祁连》最终收录的300篇文章,涵盖了当年的农建十一师及改编为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的第一师和第二师所属的每一个建制单位;涉及了那段特殊岁月中的重大事件;回顾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政治生态中,军垦战友砥砺前行,艰辛苦斗,为建设河西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讴歌了战友返城后奋力拼搏、二次创业的后知青经历和人生感悟。力图对当年屯垦戍边生活有一个全景式的再现,把一代兵团人从城市走向祁连,又从祁连回归城市的跌宕人生及知青们的心路历程告知世人、留给历史。其纪实性、史料性、可读性合三为一。简单归结为五个字:“为知青留史”。
最后,我以《走出祁连》文集里四团六连孟春霆战友《撕开尘封的记忆》一文中的一句话做为我这个发言的结束语:
“无悔也罢,不堪也罢。我们始终是执着的追寻者,一生也没有放弃。”
谢谢大家!
农建十一师天津知青 马文华
202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