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在知青办

时间:2021-10-10   作者:马明珍/文  【转载】   来自于:腾讯网    阅读

     1968年12月,毛主席就已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不久,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高潮,县知青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工作量增大,人手不够,1969年春,组织上安排我暂时在县知青办帮忙。两年后,即1971年我被县委任命为县知青办主任。
  由此,我经历了这场由文化大革命派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过程,从轰轰烈烈的掀起高潮开始,到最后冷冷清清地落幕结束,和知青们在这条艰难、漫长的道路上共同走过了整整十一个春秋,陪伴他们经历风雨,体验艰辛,成了一批知识青年蹉跎岁月的知情人和知心人。
  我们县在“革委会”时期的知青办公室共七个人,三人来自县委机关,其他四位来自县政府农林、水利、粮食、供销系统。知青办的日常工作有五个方面:一是安置知青到生产队落户;二是轮流下生产队知青点了解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定期在公社、区、县分别召开知青代表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工作;四是接待来信来访;五是处理突发情况和事件。
  当时,除已安置本县知青300人到生产队外,还接收安置了省会贵阳市知青600人、上海知青252人,全县共安置到各个生产队落户的知青共1152名。
  当时,中国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占城市总人口十分之一的青年人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大都和“知青”下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知青办的文件中得知,仅1969年,全国就动员了近300万知青上山下乡。其中,少部分被安排到国营生产建设兵团和军垦农场集体劳动,每人每月约有30元左右的生活费,大部分即200多万人都被安排到大分散、小集中的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落户,靠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我们县安置的知青就属于后一种——到生产队落户。
  我们县是全省、全地区有名的贫困县,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农业遭“人祸”天灾,几乎每年都要向上级政府打报告,和上级有关部门疏通,请求发给救济粮、救济款、救济物资以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相当多的农民劳动一年,口粮都不够吃。就是在这种困难的状况下,文革中遵照上级的指示,县知青办共安排1152位知青到110个生产队落户,工作量之大和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已安置的知青中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平均年龄16岁,这些知青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年纪小小就远离亲人,从生活安定的大、中城市行程数百里甚至数千里,下到偏远贫穷的山区生产队当农民,要靠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来养活自己,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出现了许多问题。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