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青时代调查”课题推进会召开
2021年12月1日下午,“后知青时代调查”课题推进会在研究会办公室(二工大普陀校区)召开。研究会副会长钟德津、前会长张刚和部分子课题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朱盛镭首先汇报了课题总体进展情况和成书设想,对部分完成初稿的子课题报告提出修改建议,以及有关课题截稿时间;传达了部分因事未出席会议人员的想法及其子课题进展情况。他还介绍了子课题《知青图书及其专题书目的调查与分析》的撰写情况。
刘平介绍子课题《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中参战上海知青的调查》后,对初稿中的部分争议提出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的完善调查及出书计划。
李玉棠、王礼民分别介绍了子课题《知青博物馆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课题意义,并提出由于调查难度必须重视课题报告的撰写路径。
董川远完成的《异地退休返沪知青贫困代际传递的调查研究》,引起大家的兴趣。他介绍了子课题的背景、调查人员组成、数据的获取,访谈问卷的策划,以及引起政府多部门关注等情况。
丘保华较详细地介绍了子课题《对知青经历个人记忆的抽样分析与综合评价》的涉及范围、内容和他调查写作的经历和体会。
周培兴在介绍他的子课题《吉林省上海知青文化生活的调研报告》及何永根《关于留守吉林延边上海知青生存状况之调查》中,叙述了那些留在吉林当地的上海知青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他们抱团互助、帮困及捐赠慈善事业的故事。他还介绍了其中的杰出人物。
李亚飞介绍了子课题《知青组织调查研究》的策划、问卷发放和召开线上会议的安排。
副会长钟德津在发言中说,后知青时代是知青一代人继续奋斗、投身改革开放的出彩时代。这些课题提出并进行调查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它们对全国知青群体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有的课题还为政府部门服务,起到决策咨询的作用。他提出,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各子课题调研应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突出课题的亮点和创新,可百花齐放不求一律。
前会长张刚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课题由来和立项以来的进展情况。他说,从历史阶段看,知青下乡仅十年左右,而后知青时期却有四十多年。后者比前者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前者的历史要通过后者的活动来充分反映,因此后知青时代更值得我们去研究、记录和书写。他对“后知青时代调查”总课题和部分子课题提出要求,还对课题进度和成书提出时间表。 (朱盛镭供稿)
整个农耕民俗博物馆占地660余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800平米,博物馆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挂牌开馆运行,它是滇域农耕文化馆、记忆工坊、知青云南记忆馆、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综合实训基地)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共分三层:负一层序厅主要展示的是知青云南记忆馆;二层为滇域农耕文化馆,三层为二十世纪初法国农村生活景象老照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