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云南
成都知青在云南
重庆知青在云南
北京知青在云南
云南知青
绿洲知青文化库
知青刊物
知青子女
知青课堂
大理普陀泉
在线留言
寻找知青
知青优选
农家美食
企业论坛
农家住宿
资料馆
农家娱乐
知青返城
周边景点
关于我们
活跃知青点推荐
知青点
知青活动
网店交易
快速预约
博客
知青之家
单集纪录片合集(70部)
新品发布
国营东风农场留影
酒店预定
体验课学习
家居保养
清洗预定
门店查询
相册
知道
百科
会议活动
公司团队
有问必答
支付卡
我要定制
参展预登记
知青馆工坊
休闲食品
千城茶局
饮料冲调
粮油调品
书画艺苑
360全景
知青之家(世博知青户)
商品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知青馆论坛
微商铺
优惠券
积分商城
团购
账簿登记表
微调研
人员统计
柏烧鹅餐馆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吸音板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企业动态
产品中心
中医养生
教师人才库
求职
兼职招聘
专职招聘
小时工
保姆月嫂
家庭保洁
委托送花
四、说那个年代“分外红”是不是“自慰”?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的昨天津津乐道。
四十年以后,我曾在上海奉贤的一个海湾园里建起的“知青广场”里参加了一次活动。那天来了不少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一面面红旗上写着上山下乡目的地的农场、军垦、插队的“符号”,似乎在告示人们昨日的辉煌?尤其是舞台正中央的那块横幅,上面写着“那个年代分外红”。我一惊!那个年代是什么年代?那是十年浩劫啊!“红”了什么?果不其然,一会儿一群同龄人穿着绿军装,带着红袖章,在舞台上跳起了那个年代的“忠字舞”,唱着那个年代的“红歌”。眼前的场景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不肯回首的岁月里。难道还要回到那个“红”的海洋里遭受浩劫的苦难?
我选择了离开。我看见为数不多的人也离开了。
曾经的知青们,都是亲历者,脑子还没有糊涂,身子骨还硬朗,生活稍稍好了一点,怎么把昨日的苦难忘得一干二净了。难道你忘记了那个浩劫年代里,就是在这样一面面红旗下演绎的疯狂?当年红卫兵们以革命的名义殴打老师、校长,给一个个“走资派”挂上牌子的揪斗,无法无天的闯入民宅的抄家,肆无忌惮地举起皮鞭厮打教授、专家、学者,毁坏千年文物瑰宝。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都处于一种“红色恐怖”之中。
那时是“自愿”吗?
那是一种被激起的愚忠啊!我们曾经的耻辱!
可惜都忘记了,忘得一干二净。
刘小萌教授在《中国知青史·大潮》一书里尖锐地指出:“红卫兵运动并非事发偶然,某种意义上说,它正是17年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硕果。而不久上山下乡运动的发起,则是红卫兵运动的延续。前后衔接的这两场运动,在内容、形式、宗旨、作用上迥然不同,然而,由于它们都是以‘老三届’学生为主体,并以若干激进学生领袖为先导的,所以不难发现两者间在指导思想、动员口号乃至行为方式上的雷同。”
今天依旧沉浸在“分外红”之中的老知青们,难道忘记年就是打着“造反有理”、“反帝反修”、“解放全人类”这些口号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为了“分外红”,高喊着“为了毛泽东思想赤遍全球的伟大事业,上刀山,下火海,我们心甘情愿”之类的响亮口号。这些在今天看来滑稽可笑的一幕,何尝不是当年我们这代人自命不凡的真实脸谱?
如果没有健忘的话,我们是不是还记得红卫兵们批斗“党内走资派”的凶狠劲头,为了向伟大领袖表示我们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雄心壮志呢?为了实现反修防修,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改造世界观等等虚无缥缈的口号,自愿报名上山下乡,到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迷信与崇拜是红卫兵再次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精神动力。
再次挖开这些“伤疤”,我们还自豪的起来吗?剩下的只有“自慰”。
五、曾经的“自愿”与今日的“自慰”!
我们曾经是那样的“自愿”,今天继续的是“自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这代人应该“感谢”这场文化大革命!这个感谢肯定是打上引号的。经历了政治斗争的暴雨骤雨,特别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以后,唤醒了还存在良知的我们!上山下乡的经历,目睹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以及对于各阶层人民的真正了解以后,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先前给予我们的种种灌输教育。
在思考的空间里赢得了觉醒,于是就有了1976年4·5的天安门广场上的怒吼,于是就有了1978年秋天的大返城,于是就有了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再次奋起。
当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解放思想以后打开了国门,我们开始反省以前所憧憬的关于“革命事业”、“革命斗争”、“社会主义”的种种问题。每个人都发现原来自己肩上也长了一个脑袋,也可以自己动脑筋想问题,不能够以别人的思维代替自己的思维。
可惜,持续的时间不长。
我们看见了什么呢?尤其是在今天我们这代人都退场以后又看见了什么呢?
继续自吹自擂,自恋自爱。我们在自说自话:共和国的脊梁、共和国的第三代、为国挑担的老三届等等。在小说、电影、电视剧里继续洋溢着“青春无悔”的恋曲,一部《知青》电视剧里看到的是浪漫与快乐,唯独没有苦难。回忆录、展览会里展现的是战天斗地的激情、接受“再教育”的欢乐、在农村的建功立业。在一台台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学术研讨会里,以唱响“正能量”为幌子的歌功颂德、把苦难变成了美好,让后人得出了一个印象:那个年代确实“红”。在一片喧哗中,发明了“知青精神”,生怕所有人忘记了自己,一心想着青史留名。
为何不去反省一下呢?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我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在上山下乡前,红卫兵丑陋的历史难道都忘记了?在上山下乡期间,从红卫兵到知青们究竟对于这个国家做了多少令人称奇的好事?千万不要忘记“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带来了“国家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
曾经的“自愿”只是极少数人今日的“自慰”啊!
我们这代出生于50年的人,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的人,眼下急需的反思、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