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插队知青和兵团知青的区别和不同?

时间:2021-01-24  【原创】       阅读

1、政治背景不同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上山下乡的地点最初通常是边远地区或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县。1969年中苏关系对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兵团是在边疆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2、政治境遇不同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其性质决定,它延续着从60年代开始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对政治审查比较严格,只有家庭出身好的才能够被批准加入兵团。很多人就是带着这种荣耀,带着屯垦戍边保卫祖国边疆的光荣与梦想,参加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村插队,在当时,有一部分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但更多青年是在政治环境的强迫下,在上学无路就业无门的无奈下到农村插队的。3、生活条件不同生产建设兵团发工资或者发生活津贴,准军事管理,因此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农村插队的生活条件完全取决于所在农村的生产条件。4、劳动环境不同从某种意义上兵团的劳动强度和生活的艰苦程度,有时候超过插队知青,尤其是在兵团初创的时期。在艰苦的劳动中,知青们有时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方面兵团整体上所面临的危险更大一些,插队知青中也有人牺牲在劳动之中,但是都是单个的案例。5、管理环境不同兵团的管理是严格的,每个知青成为一部大机器上的螺丝钉。知青有很少的自由度,甚至没有。插队知青谈恋爱是没有人干涉的。而兵团,在初期,以革命的口号来绝对禁止谈恋爱的。6、业余活动不同兵团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冬闲的时候,以团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到各处演出,而且不同级别还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插队知青的业余生活是贫乏的。插队知青的文化生活相当多内容是读书,在农村没有禁书的限制,知青可以城里的禁书带到农村,随意阅读没有人限制。

扩展资料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有代表性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一代人到了国外也叫“洋插队”,而没有、也不会有“洋农场”、“洋兵团”、“洋干校”之类。插队模式不同于农场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后勤,因此就有一个非过不可的“生存关”,一些尚未成年又在当地没有亲属帮助的知青所处的生存困境,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结束上山下乡的理由中若干个“不满意”也主要来自1968年以后的插队模式。插队模式带有明显的“待业”性质,可通过优先当地农民的“农转非”途径回城。兵团(农场)知青为回城提出“我们不是农工,我们是知青”的口号,也间接证实了插队模式“待业”的实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插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