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杨培慧:走近知青云南记忆馆

作者: 云南/杨培慧 【 转载 】 来源: 腾讯网 2021-09-07

走近知青云南记忆馆  

      在昆明呈贡当年知青下乡的万溪冲,耸立起一座知青记忆馆。它以1969届至1979届,1700万“老三届”、“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为背景,再现了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地老知青第二故乡西双版纳、瑞丽、耿马、保山、腾冲、芒市、下关、临沧、文山、开远、昆明滇池流域四区八县“小知青”农村生活、劳作等画面,召示了知青们青春岁月在云南,理想拼搏在乡村的坚韧奋斗精神。 

      据馆长刘大卫介绍:创办纪念馆的初衷,是将知青特定的历史保留下来,将知青的历史注入新内容、新理念、该馆对未来具有教育性和召示性。刘馆长曾经当过知青、管过知青、了解农村、走过坎坷、立志成才、功成名就。有着知青的情结,怀着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真实再现知青时代的使命感,2008年,刘馆长毅然投资3万余元,在全国网上创办了知青博物馆网。聘请了四位资料员,在云南省城各个挡案馆、图书馆、省市区县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收集与知青有关的资料 。联系了百余名呈贡小知青,请其提供照片。在网上积累了八年经验,与全国各地老知青取得联系,各地知青提供了千余幅图片资料。网友点击率年均达4万次。本着为历史负责的责任感,2016年,他瞄准了知青群体人群,投资100万元,做起了没有分文收入的公益展馆行业,在呈贡万溪冲建成了云南省第一个公办民助的《知青云南记忆馆》。展馆的设计构思是:以云南红土地全国老知青为主线条,以昆明小知青幅射昆各地,真实地再现1970年以来云南红土地、滇池流域农村面貌、知青的生活。

    《知青云南记忆馆》是一项艰难的创业。用心去挖掘装饰,收集整理资料、需要多少付出和奉献。馆中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怠慢,每天马不停蹄奔跑在春城的大街小巷。只要一听到与知青有关的人和事,他们都不辞艰辛赶到。拍照、购买、索要。展馆各厅设计,画图的装框、放大、摆放都体现真实和美感。纵观历史,剖析知青群体,有的是大返城请愿团的成员,有的是参加过缅共的退伍军人,有的是定居欧洲、东南亚的海外华侨。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省市政府官员、有的是教授、作家、画家、医生……。对于这些杰出的知青,馆内保存了他们的一些实物、图相和手迹。如上海知青丁惠民、朱克家、花泽飞、呈贡知青丁绍祥、盈江知青赵德志、西双版纳知青王玲玲、陇川知青王曦等人的资料及知青画家吴学文、张晓刚等人的绘画作品……。

     知青们生活坎坷,返城后大多进工厂当工人。经历了工厂倒闭、下岗、有的重新创业 。少数人考取大学改变了命运。进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困苦的环境中,知青们尝试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练了坚强的意志。记忆馆用真实的事例,讲述知青的昨天和今天 。馆中展出各地知青下乡实物2000件,有全国各地来昆下乡人数统计表,工分表、年度各村分红帐单。劳动时装的蓑衣和草帽、犁田工具、犁、锄头、镰刀等实物。有西双版纳、瑞丽农场挖橡胶坑、收割橡胶的实物图照。有各县知青劳作生活、滇池流域70年代农村生活、知青返乡捐款、助学、办知青老年大学、老年公寓、返乡集会、反馈社会的图照1500幅、全国各地知青著书1200本,其中西双版纳上海知青丁惠民著《见证历史》西双版纳重庆知青李长寿著《在命运的搏击中突危》、内蒙古知青刘小萌著《知青口述史》等书放在馆内显著位置。

     《知青云南记忆馆》因人而起, 因势而成。扛得起历史使命,得到了知青和社会的掌声。存留真实昨天,铭记知青渐行渐远的脚步声,留下知青的足迹,该馆期待着全社会的关注,期盼着全国各地知青们的支持参与。 

图片 

作者简历:

      杨培慧, 昆明知青,党员, 62岁, 云南大学新闻系毕业, 供职:昆明市建委记者站站长,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五年、现任《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著《高原彩虹》《城市之光》《丹心铸丰碑》三本报告文学。  电话:15559758431




阅读 0评论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欢迎惠顾

欢迎惠顾

专注一件事,改变世界环境:研发设计生产制作零排放环保卫生间,国家专利技术保证!世界上最大的卫生间生产基地(年生产500套各种规格型号的零排放环保卫生间)欢迎参观选购合作!世界最牛卫生间,需要的找我!联系电话:15911558829. 13518732269\15308845996\13987156190

在线预定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