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新一代
山村新一代
——记战斗在会泽县火红公社的知识青年们
会泽县火红公社位于滇东北高寒山区。一九六九年以来,先后在一百二十多名知识青年到这里插队落户 。五年来,他们为 改变火红的面貌,朝气蓬勃,奋战不息。他们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画出了一幅幅又新又美的图画。
让电灯照亮山村
一九七一年的除夕之夜,火红山区新建的小型水电站通电了。村村寨寨,灯光闪闪。天真的孩子,围在在灯下唱啊,跳啊,闹个不停;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望着电灯,不住地擦试眼里的泪花;就在这时,许多贫下中农把正在山谷里发电机旁工作的知识青年围个水泄不通,情不自禁地追叙起知识青年帮助修建电站的前前后后:
那是一九六九年初,会泽县城里四十九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壮志满怀,来到了火红山区插队落户。他们看到,全公社家家户户用松明火把照明,烟子又熏又不方便,妇女们劳动一天后,还要舂米、磨面,被繁重的家务缠得没时间参加开会学习,心里十分着急,就常聚集在一起议论:如能在火红山区建个水力发电站,让家家户户点上电灯,把妇女们从繁锁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多为发展集体生产出力,那该有多好啊!不久,知识青年们把自己的想法向干部和贫下中农说了。大队党支部立即支持了他们的建议。可是,有人连连摇头说:“牛都喝得干的水,还想建水电站,真是想得太宽了。”有的则怕几个小青年弄得虎头蛇尾,难收场。知识青年们也知道修建水电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在学校里学过一些物理、数学知识,但毕竟没有实践过;不过,他们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是人办起来的,只要有恒心,没有爬不上的高山,没有做不好的事。于是,他们收集了许多农村电工知识方面的书籍来学习,并到县水电站去参观。为进一步取得群众的支持,他们还利用废旧物品制造了一个电站模型,广泛向群众宣传修建水电站的好处,社员们高兴极了。不到一个星期,生产队集体就筹集款一万五 千元。公社党委立即派了干部来,组成了修建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拉开了修建电站的序幕。
老贫农李开久领着五名知识青年组成的勘察队,带着自制的土仪器,背着干粮,走遍了火红山区沟沟箐箐,终于找到了一条较大的溪流,一测流流量每秒零点三米。垂直落差五十米,可发电七十五万千瓦, 可供 三个大队、二十个生产队、七百户贫下中农用电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火红山区水源虽然不足,但只要开凿引水工程,合并溪流,水源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这个令人信服的数字,犹如战斗的号令,动员起了广大群众。一九七0年五月,电站工程正式开工了,全公社四十九名知识青年,全部参加了战斗。在工地上,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技术员;在壁立千仞的险峰上,十九岁的女知识青年林秀华,身系绳索,挥舞着四公斤重在大铁锤,劈山打炮眼。
为争取在春节前使火红山区点上电灯,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索性搬着铺盖到大山沟里露宿。高寒山区的冬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而他们却踏着带冰渣的山路,背石头、挖沟渠,干得汗流浃背。就在电站即将完工,准备试电动机的时候,突然蓄水池的闸阀扳坏了,山水冲出蓄水池的堤沿,严重威胁着山下发电机房的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张曙凡等几个知识青年臂挽臂,横躺在半山腰上,用身体排开山水,保护机房。当贫下中农将闸阀修好时,他们已沾满了泥浆,结满了冰渣。由于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的昼夜奋战,一九七一年春节前几天,火红山区的第一座小型发电站就建成了。
以后,火红公社又先后建成了五个小电站,都是知识青年自己勘探、设计、安装的。现在,全公社总发电量二百零七千瓦,各生产队普遍使用了电动打谷机、碾米机、磨面机等。妇女们推开了磨盘,走上了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
汗水浇出幸福果
在火红山区插队的知识青年都有个心愿:不改变火红山区面貌心不甘。因此,修建电站的工作结束后,知识青年们没有顾得上歇一口气,紧接着就投入了改天换地的战斗。
阿拉米大队以其乐生产队,是个土贫地瘦的地方。这里,夏季山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旱季风水遮天,历来只能种苦荞、洋芋。象这样的地方能不能长出其它庄稼呢?在这里插队的王树君、羊鹤飞等五个知识青年,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学习镇雄县种大窝塘包谷的经验。他们深深感到:镇雄县山高坡陡土质差,那里的贫下中农之所以能在这样的地方种出这种好的庄稼,原因就在于他们舍得出大力,流大汗;只要坚持干,一年不成,二年、三年总会有收获。他们下定了决心,就主动向生产队要了六亩八分荒坡地,并邀约了几个家村青年,组成了青年突击队,开始大窝塘包谷的试种工作。有人笑话他们是“瞎胡闹”,他们置之不理,天寒地冻,也阻挡不住他们大搞科学实验的决心和信心。为保护水土,他们铲平山坡,修起梯田;为使瘦土变肥,挖了二千七百个肥土坑。春天一到,便及时播种;小苗出土后,抓紧除草施肥。有段时间,知识青年羊鹤飞参加公社宣传队,常常外出演节目,可他每次回队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试验田里关照一下大窝塘包谷。
汗水浇开幸福花,斗争赢得丰硕果。由于知识青年们的努力,大窝塘包谷在以其乐生产队试验成功了。一窝包谷产干粮一斤八两,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斤。这样的高产,在火红还是第一次 ,贫下中农赞不绝口;那些吹冷风的人也认输了。
今年八月,曲靖地区十三个县和农科所的同志在以其乐生产队开了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
火红公社虽然是洋芋产地,但从来没有好洋芋种,各生产队每年光为换洋芋种,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冒沙井大队插队的六个知识青年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查阅了许多培育洋芋良种的科技小丛书,访问了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当他们听说用“九二0”菌肥培育出来的洋芋种最好时,就利用回县上探亲的机会,到县农科所学习培制“九二0”菌肥的方法,回到队上,马上动手试制。没有高压蒸锅,就用土锅代替,没有接种针,就用,就用铁丝代替。经过试验,成功地制出五十斤“九二0”菌肥。用地十亩秋洋芋地里试验,效果果然很好,从此改变了到外地换洋芋种的情况。
去年,在朝阳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张昆的哥哥,从外地给他带去了八个良种鸡蛋,孵出了六只小鸡,张昆把三只小鸡送给贫下中农,三只留着自己养,并把鸡下的蛋全部送给贫下中农。现在这种鸡已繁殖到第三代,全村九十六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上了这种良种鸡。
为改变火红山区的面貌,知识青年们各自作出了贡献。有的为发展养猪事业,千方百计试制各种农家肥料;有的把苹果树、梨树引上了荒山,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辣椒、烤烟……。
一支活跃山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在业余时间,无论走进火红山区的那个村寨,都会听到村头大树上的高音喇叭,时时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政治夜校里书声琅琅;大队部的文化室里,锣鼓喧天,热闹异常,原来这是知识青年们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政治文化活动。
但是几年前的火红山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一些生产队订的报纸无人念;劳动休息时,吹牛谈天,有人趁机散布各种流言,晚上村子里更是一处寂静……
知识青年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很不安。他们想:在农村这块阵地上,充满了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知识青年到农村来,不仅要当改天换地的陶将,还要做一个自觉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孙发清自告奋勇地担任了生产队的读报员。开初,他在上面读报,下面大人谈笑,小孩吵闹,效果不好,小孙就和知识青年集体户的其他同志商量办法。大家觉得,由于过去没有读报的习惯,一开始乱一点也难免,今后只要多做一些工作就会好的。以后,每逢小孙读报时,其他知识青年就帮助贫中农带娃娃、维持秩序。日子一久,社员们通过读报提高了思想,尝到了甜头,自觉性也就高了。现在,每到休息时间,社员们就主动坐在一起,让小青年们读几段报纸听听,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读报员,作用大,田间地头看见他;国家大事他宣传,新人新事他来夸;抓革命,促生产,处处盛开大寨花。”
为进一步活跃山村文化生活,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知识青年和农村青年一起,组成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生产斗争的形势,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今年,当党的十大召开的喜讯传到了火红山区后,他们连夜编写快板剧、对口词,借着月光排练节目,并迅速到各大队去演出,把十大精神宣传到各家各户,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