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后留在高黎贡山的知青
知青死亡事件发生后,虽然腾冲、陇川两地的领导和县“再教育”办公室封锁消息,要求当事人不准消息外泄,但仍然引起了社会及云南下乡知青的震惊。
当时我们还只是17岁的学生娃,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昆明来到当时落后的云南边疆陇川县农村,丘林和吴先明还好,分在坝子的傣族村寨,而我则分到了贡佤山区的景颇族村寨。
在昆明过惯了城市生活和自由散漫日子的我们,一下子来到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边疆民族地区,悲观、无助的心态导致了我们3人都无法安心农业劳动,经常相约到章凤街的茶室和咖啡馆闲聊、打发时光,自然引起了社员的不满鄙视。悲观的心态和令人压抑的生活环境,首先使倍感压抑和失望的吴先明萌生了想办法回家的想法,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到昆明的提议得到了不甘心在边疆当一辈子农民的丘林和我的响应,并开始为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的行动进行准备。1969年9月12日按照约定的出发时间,分别从各自的村寨出发,来到了施子杰兄妹插队的芒胆寨子集中,开始了徒步回家的行程。
第一天(1969-9-12)通过艰苦的的跋涉,从当时陇川县的城子乡芒胆社沿着被野草遮蔽、灌木丛生的山间小路爬上了高度仅次于高黎贡山的陇川王子树山区住了一晚。
第三天(1969-9-14)从梁河沿着平坦的公路来到腾冲县的荷花乡,与陪同而来的杨炯明等3位同学在农田里找了一个窝棚里住了一夜。
第四天(1969-9-15)一早,与专程来送别的同学告别,似乎有什么预感他们几次劝我们不要走了,去意已定的我们与3位知青同学告别后,向腾冲县的曲石进发,当晚在曲石住了一晚。
六. 这件当时震惊社会的知青死亡事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处理?
他如今落户在一个叫曼胆的傣族村寨。在曼胆村做了傣家人的上门女婿, 而杨继红嫁给了村寨的一位农民。他们失去了知青身份,留在当地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2019盛夏,夏嘉淑和几位同学由昆明来到了云南德宏州陇川县,50年前她们曾在这个地方插队。今天故地重游,她们要去一个叫曼胆的傣族村寨,看望落户在这里的同学施子杰。
虽然施子杰昆明的家人反对,担心结婚就回不了家,但施子杰还是在傣家竹楼里举办了婚礼。
1975年年底,施子杰的女儿出生后不久,知青返城也有了新的政策——在当地村寨结婚的知青都自动失去知青身份,他们在城里不能落户也不会给安排工作,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年冬天,施子杰站在村口送走了最后一批在陇川插队的知青。不愿再多想,施子杰下决心安安心心在曼胆村做上门女婿。
曼胆村是陇川县的一个傣族村寨,70年代寨子里能听得懂普通话的人屈指可数。
1985年当地一家制糖企业开始面向农村招工,赶了几年牛车又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施子杰,又重新拿起了书本通过复习考试,成为一名制糖企业的工人。糖厂的工作对施子杰来说如鱼得水,相当顺利。
进入90年代,当地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开始发展边境贸易,施子杰开始下海经商,也是他人生最忙碌的十年。
转眼5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早已结婚生子,现在他们夫妻二人和女儿住在一起。如今回到曼胆村他和老伴儿一起烤酒喂猪又开始了田园生活。
当年逃跑知青死亡事件,因时过境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不过这次冒险对施子杰来说,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至今提起来,他还是心有余悸。
杨继红是昆明第三中学67届初中学生,1969年2月她和同学夏嘉淑一起从昆明来到了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插队落户。3年后夏嘉淑回到昆明工作,而杨继红就嫁给了这个村寨的一位农民。
恋爱期间,杨继红知道了男友的姐姐是麻风病患,但这件事并没能引起杨继红的重视,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有那么多麻烦。杨继红的母亲和姐姐对这门婚事更是极力反对,见阻止无效有七八年曾与杨继红断绝来往。
杨继红所在的傣族村寨民族风情浓郁,遇有节日人们走亲访友很是热闹,不过寨子里的这些热闹十几年间几乎都与杨继红没有关系,十里八村她没有走动的亲戚,也没有交过什么朋友。
1985年杨继红的父亲恢复工作后,曾专程为她的事情来过一次陇川,此时杨继红已经有了四个孩子。父亲曾提出要杨继红自己先行回到昆明,至于丈夫和孩子可以从长计议,她拒绝了。
见女儿心意已决,父亲便按照当时知识青年安置政策,要求当地乡政府给女儿安排了工作。
1990年,当了十几年农民的杨继红被安置在镇戒毒所,从事戒毒人员管理工作。
提起这许多年间的辛酸苦辣,杨继红只用了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不好过那个日子。
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如今杨继红的心态却很稳。“没有什么要埋怨的,好好过着,能活几年算几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