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时间:2020-12-11  【转载】   来自于:头篇    阅读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www.toutiao.com 2020-12-10 20:39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感言《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首发
余杰
《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终于发行了,在今天首发式上我想谈两点看法。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第一,克服三个难度。
四年前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起编辑《知青老照片》。上海去云南的知青老照片是首批启动的,历经了四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天正式发行了。回顾走过的路只能用两个字:不易!期间有人为干扰的因素,还有编辑《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的难度。我感到至少有这样三个难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一、统筹的难度,因为云南知青故事多。
与上海知青到黑龙江、新疆等地相比较而言,我们云南的知青故事多。当年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既有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的知青,还有来自本省的昆明知青;既有兵团(农场)的,也有水利建设和插队落户的。这样的组织形态与黑龙江差不多。在长达十年之久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云南知青中发生了许多有全国影响的事情。有1978年秋天的大返城事件;有1973年被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点名的云南兵团18团迫害知青的事件;有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青中唯一当上中央候补委员的;有知青上山下乡后跑到缅甸去“解放全人类”的等等。这些大事要不要在老照片中得到真实的反映是第一个难题。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二、编辑的难度,知青都老了。
从我们这代人看,当年最小的69届中学生如今都要步入七十了。五十年前的老照片保存很不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远见”的。特别是我们这个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已经走了,大部分人都走向老态龙钟了,收集工作的难度不小。如果在早十年这批人刚刚退休的时候,正值我们的黄金时期,在收集老照片上要比现在更为方便。好在收集工作开始后,得到了上海去云南的老知青们的积极响应,收集了大量的珍贵的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对于编辑这些老照片的编辑们面对着这样一些难度:陈旧的老照片如何翻新并符合印制的要求?对于这些具有争议的事件和人物要不要回避?在大量照片中如何选择,特别是在文字上如何准确地讲述等等是第二个难题。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三、出版的难度,大潮已经褪去。
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当下涉及到知青话题的题材都有点敏感,有关在那个年代的书刊很难出版。从现在已经出版的其他地区《知青老照片》看,都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这个话题不多讲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编辑老照片的第三个难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二、提升三个高度
今天,《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终于正式发行了。我感到在这些难度面前,是研究会张刚副会长的全力支持、主编周公正和他的编辑团队齐心协力的努力,克服了三个难度,赢得了了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一、组织力的高度。
知青只是我们这代人人生经历中的符号。在这场运动结束后,曾经的知青都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新世纪开始后,这代人逐渐退出了工作的舞台,加入了退休大军的行列。要在散落在四处的老知青手中收集老照片,编辑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好在现在已经是数字化时代了,相对而言减轻了不少收集的难度。但是一家一家跑,一张一张收集,依旧是我们这些老人“本领”。在无任何报酬只有奉献中,是编辑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付出才换来了今天的成果。特别是老照片汇集以后,编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精心修正,对于已经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们来说是何等不易啊。在克服统筹难的过程中反映了《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编辑们的组织力。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二、掌控力的高度。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老照片,欣喜地发现编辑们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对于发生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知青们的故事不回避,尽可能地做到了如实地反映。尤其大家关注的1978年知青大返城的那一幕,在这本老照片里有了一席之地。对于这些难度较高的人和事都采取了实事求是地讲述,但不做任何评论,以此确保了老照片的顺利出版发行。为了留下真实历史的一面,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勇气和胆识。在解决这个难度中,我看到了真正在干活的几位编辑们掌控力提升。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其三、决断力的高度。
为什么《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的出版走了四年的路?一些关心此事的朋友们都在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就像我在本文前面所言:期间有人为的一些干扰因素。知青这个群体到了今天,极个别人还是喜欢切分这块“蛋糕”,喜好在这个舞台上自我吹嘘表演。在这些干扰面前,唯有这些实实在在干活的编辑们能够从大局出发,站在大多数上海去云南的知青立场上,不理会纷扰的杂音,埋头干才取得了今天的佳绩。我感到历时四年的磨砺后到了今天,好在有了张刚副会长雷厉风行的果断,主编周公正、副主编柳百建和他的团队的勤奋努力。在9月14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们“自断后路”,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在年内发行!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些老人们从进入编辑室开始感到地铁的末班车才回家,看到了微信群里众多的知青朋友一字一句地向编辑们提出修正的意见,看到了知青朋友们向无私奉献的编辑们的致敬!正是有了这样的决断力,没有犹豫、没有退路,才有了今天的发行。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克服三个难度,提升三个高度
今天,我们都老了。像类似这样的座谈会、发书仪式等等聚集性的活动会越来越少。老照片是留给我们的后人们一份记忆,他们能不能理解我们、同情我们、感谢我们,天知道!但是我们还是留下了,是对我们人生路上一次纪念。当我们渐渐老去后,再次打开这本老照片会想起许多往事。
一次老照片的编辑过程对于每个参与者是一次检验。人在做、天在看。在这份印在书上的编辑名单里,上海去云南的知青们看懂了一些人。人生的大舞台上各类剧目永远不会停止演出,但愿都能唱一出好戏。
根据2020年12月10日在座谈会的发言整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