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当年心有余悸的“淘井”活儿

时间:2021-07-10  【转载】   来自于:腾讯网    阅读

淘 井

  

贺 振 武

河南安阳老知青

  

  当年我下乡插队的地方——王二岗大队,地处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现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的东南部,是丘陵地带的边沿,南面与汤阴县相邻。听社员们说,原来这儿隶属于郭村公社,算自然条件最差的大队,而在马投涧公社却成了自然条件最好的大队。

  全大队的耕地里连一眼井也没有,更不要说水渠了,只能靠天。大队也曾请打井队在村北的地里打过井,打井机日夜不停地“吭哧吭哧”了一个多月,除了给地下增加了一个近百米深的“窟窿”,地上增加了一大堆白干土和碎石头外,一滴水也没见着。所以我们下乡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抗旱:用平车拉个汽油筒,从村中的吃水井里打水,拉到地里去“浇地”,或者挑副水桶,从低洼处积的雨水挑到地里“浇地”。我听说女知青韦琳华曾一天挑过六十担水,六十担呀,一担水怎么也比一袋面粉重吧,就按一袋面的重量五十斤算吧,六十担就是一吨半呀!但我所说的“浇地”,并非象平原上的农村那样“浇地”,而是用火通在每棵苗子旁扎个眼儿,用茶缸或小碗儿舀点水倒进去,最后再用脚踢些土埋住,就算是浇了地。 

  一九六六年春天,该栽春红薯了,可一冬一春没下一滴雨,地里几寸深都是干土。一天早晨上工时,生产队长要每个男劳力都挑副水桶,我赶紧到马棚找了一副水桶。因为天才蒙蒙亮,我的眼又近视,只能跟着男社员们顺着田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村南走去。开始我不知道要去干什么,一问旁边的社员才知道:是要到汤河里去挑水。我咋一听都吓懵了:乖乖,来回十多里路,还要挑一担水?可已经来了,立刻“向后转”吧,在那么多人面前太没面子了。在回来的路上,社员们“蹭蹭”地向前走了,我落在了最后。挑了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重担压得肩膀生疼,一担水像有千斤之重,社员们都可以两肩换着挑,可我不行,左肩是个“地主”肩膀,压不得一点东西,只好用右肩硬挺着。半路上我几次真想把水给倒掉算了,最多不就是不要这一晌的工分嘛?但觉得已经挑这么远了,不容易,倒掉太可惜了。一路上,我边走边喊着“坚持,坚持”来鼓励自己,等到了地头,桶里的水洒得只剩一半了。地里只有老队长和两个栽红薯的妇女在等着我,其他人都早已回家吃早饭了。

  这一年夏初,全大队社员限量供水:每人每天一桶,知青优待,每人两桶。按人头发水票,大队派专人看井。本来村里的井,能供全村两千多人吃水、用水,现在由于天太旱,水位下降,打上来的水已经是浑的了,限量供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起王二岗的水井,确实有点吓人,那辘轳少说也有一搂粗,井绳在上面从这头绕到那头都不够,还得再往回绕几圈儿,大概共有二、三十圈,你说那井有多深吧?所以,能挑水的人绝对得是棒劳力。井绳上扣水桶鼻儿不是平原上“搦勾”,而是个更保险的“三连环”,没点技术你还真套不上你的桶鼻儿。谁要是把桶掉到井里了,那就等着吧,等下一次淘井才能把你的桶给捞上来,那时,恐怕你的桶已经沤的是大窟窿小眼睛,成了收废品的都不要的废铁。

  又过了几天,从井里只能打上半桶水了,且一半是污泥,还有一股子臭味,真的不能吃了。大队只得决定——淘井。

  淘井,在农村可不是一件小事,活特重不说,弄不好就会出事,出大事。前几年,淘井时还用辘轳绞上绞下,在淘三队那个井时,井下吊上来一块大石头,可吊到井口时,上面的人才发现石头有些宽,出不了井口,也不敢告诉井下的人呀,怕他们害怕。因为石头若掉下去,井下的俩人都得“交粮本”,若要再放下去,辘轳就会越来越快,一但把不住,那样就和直接掉下去没有什么区别。还好,在上面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我们队的生产队长——李保只,全村有名的大力士,他蹲下去,双膀一叫力,抱着那石头使它稍稍斜了一点,叫另一个人快绞,俩人硬是连绞带抱的把石头弄了上来,算是有惊无险吧。前不久,十五小队要淘一口多年不用的井。当知青王世元和小队队长一到井下,队长突然说肚子疼,并叫世元先上去,世元不知内情就上来了,当把队长吊上来时的一瞬间,井壁倏然坍塌了。这时,世元才明白不是队长肚疼,而是这口井“肚疼”了,若不是队长经验丰富,俩人早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事隔四十多年,世元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呢!

  这次淘井是小队派人,大队统一指挥,组成了几个淘井突击队。每个突击队十几个人,昼夜不停。我被小队选中,成了一名淘井突击队员。淘井时,在井口上用三根木头搭了个提升架,上面吊个滑轮,穿一根粗麻绳,下面一头吊个筐,上下吊运人及淘出来的污泥和石头,上面这头套了一头牛来拉,这就好多了,不用人来绞辘轳了。下井的是俩人一班,三班轮流。要把井下的污泥淘净,并挖出河流石(卵石),这眼井才算是淘好了。

  淘井,对我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甭说干,连见都没见过,心里“嗵嗵”直跳。下井时,身子还只哆嗦哩,在筐里硬是站不住,只好坐到筐里往下吊。当全身一过井口,立刻有一股凉气透身,可心里还是直“打鼓”。到了井底才知道下面闶阆很大,整个井象一个巨大的做化学实验用的烧瓶,闶阆壁上突出的石头张牙舞爪的,象是随时把我们俩吞噬掉的“牛头马面”。从下面看井口,只有脸盆大小了,顿时感觉真象下到了“地狱”一般。同伴立即警告我别往上看,赶快干活!只到换班时,我的心才算放到肚子里去了。

  在淘第二眼井的第一天,我们正在挑灯夜战,突然下起了雨,大家迅速把井下的人吊上来,收拾好工具,在一家的大门洞里边擦雨水边议论,都希望这场雨能缓解旱情,水位升高,井就不用淘了。正在这时,忽听见院子里“啊”的一声,大家就往里面跑,一看,原来是上一班下井的人,在休息时爬到人家房坡上去睡觉,天一下雨,忘记了在人家的房坡上,从房上掉了下来,好在伤的不重。

  这真是一场好雨,淘井任务“胜利结束”,淘井的人才算是彻底地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作者简介

  贺振武,河南安阳市老知青,1965年上山下乡,1972年进入河南省建二公司当工人;1978年调入公司子弟校教书;1980年调入安阳钢铁公司中学任教。在校评为中教系列高级教师,先后任初、高中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处副主任等职。2004年于安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退休。 



    

  点击目录读其他知青故事

   

  忆我的师傅知青陆仔

  一个不怕苦不畏难的女娃儿

  铭记一生的瞬间

  弥陀庵里那个瘦削的女出家人

  我把爱留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粤北阳山的青春之歌(1-5)

  乡亲们就叫我“鸡娃娘”

  我在小岛与猪共舞的日子

  农垦人黑痣

  送 礼

  --------

  我的哥哥王百明

  王百明罹难四十周年祭

  念百明:永不迟到的追忆

  回忆哥俩下乡前后的日子

  “狗崽子”回家记

  擦肩而过的爱恋

  “码子们”县城偷粪记

  杀猪杀出猪屎来

  从看戏说到看电影

  我教贫下中农唱京歌

  --------

  第一次接生的神圣感

  我和六队的小黄牛犊子

  我的知青生涯十六年

  两个可怜的知青“牛鬼”

  大会战,累得站着也能睡

  我的青春,我的梦

  蹉跎岁月忆张勇

  天津知青骈江芳和《克尔伦通讯》

  青春的代价

  那些年,有些困惑……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