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过往历史:那些为缅共冲锋的知青们

时间:2021-02-14   作者:老徐 围炉杂谈  【转载】   来自于:腾讯网    阅读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这段历史应该不算陌生。当时,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各大媒体都曾经大肆报道和宣传。提起缅共,想必这段记忆甚至可以说这段经历,很多人都记忆犹存。

文哥中缅公的回忆来自围炉杂谈58:38

上面这段音频,是一个亲历者对那一段历史的自述。

当时中国知青参加缅共之事,人数并不少,大都属于自发行为。他们心中怀着“支援世界革命”的情怀,偷渡到越南。

有人会问,打仗怎么也有人争着去?

原因如下:

一,当时参加缅共的知青们,大都是插队在云南,乡下的生活清贫无聊又乏味。相比较而言,支援国外的革命战争,符合当时他们这群热血青年的浪漫英雄主义,知青们从小耳濡目染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革命的斗志。而缅共那边也需要人手,自然也是鼓励接受的。

二,参加缅共并不看出身。

我们知道,下乡的知青们可以说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成分不好。因为家庭的原因,这些知青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努力改造自己。即便如此,他们仍旧心中有一丝自卑,有一丝不甘。那么加入国际革命又有何不可?

1968年1月1日,缅甸共产党借势而起,在中缅边境孟古建立了东北军区。自此,那个50年代初因革命失败而销声匿迹十多年的缅共,竟然又复活了。支援这支武装被我国认定为对“共产主义事业”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

根据资料的记载,当时的“知青旅”,分工明确,各有特色。大江南北的知青汇集在此,“秀钉子营”、“火枪营”、“痞子营” …… 还有一群娘子连的女知青。她们有时候抬伤员,有时候也扛枪出阵,巾帼不让须眉。

这些知青在经历了上山下乡之后,希望能够帮助国家在国际上有所贡献。

后来他们来到缅甸共产党之后,成立了各自的营,每个营有着不同的特色。有的读书人多,有的性格火爆者多,还有的女生多,但她们做的工作强度都和男人一样,而且没有丝毫抱怨。在后来的多次战斗当中,这些知青们都勇敢地冲在最前面,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创造了很多奇迹。

这些知青们大多数都受到了1968年出版的《格瓦拉日记》的影响,他们毅然决然地来到异国,上了战场。这些知青具体有多少人呢?有人说是2000人,有人说是5000人,具体数字谁也不知道。曾经有相关材料记载,仅在1969年的夏天,前来缅甸加入游击队的中国知青就有上千人。

1970年12月底,国家表明态度,给予那些对祖国边疆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同志表认可的态度。参加缅共牺牲的同志,其家属与解放军待遇同等。为此,缅共给每个献身者出具了一张类似“革命军人身份证”的证明文书。


1989年,最后一位知青身负重伤,回到国内,这标志着中国知青运动到此结束。


如今,在缅甸北部的某座山上有一座陵园,里面安葬着不少当年的中国知青,他们再也回不了家了。


防失联,加微信!


往期精彩文章:

愤怒声讨美国汉奸余茂春

停车25秒,4条生命,这个教训太惨痛!

看完这组数据扎心了吗?

发言人现场点赞美国人刘亦菲:她是一个真正的中华儿女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