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知青作家,武汉知青之友艺术团团长,中知网湖北联络总站顾问刘晓航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22日晚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刘教授追思告别仪式将于10月24日(星期日)早上9时整,在武昌殡仪馆天乐厅举行。
葑园大卫:
[链接]悼念刘晓航教授,重发6年前一文——记载那段渐渐被遗忘的历史,功在千秋
深切悼念知青作家刘晓航教授!愿他在天堂一路走好,继续为我们知青书写历史。
晓航大哥走好,你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我答应你的事会竭尽全力去努力。
采访丁惠民、李长寿、邹盛永、张秀英、谢继红、潘方林、收集参与大返城的人和事……。
刘晓航教授演讲12分钟博得现场知青12次掌声!
怀念刘晓航先生
突闻刘晓航兄于昨晚20:49离世,既惊诧又悲痛!从此,中国又失去了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知青作家!
与晓航兄交集,始于对《我们要回家》的拜读,一个远在武汉的教师,一个并未曾踏上过版纳热土的老三届知青,竟能凭着一腔热忱,走遍京、沪、渝、蓉、昆五省市,遍访数十亲身经历者,写下如此大气磅礴的宏大知青史诗,实在是令人钦佩和神往。说实在的,自己也曾动过记录那特殊时代的念头,但或许是囿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或许是因求学而错过了那段经历,或许是就因为懒,更重要的是,害怕因此而犯忌,我一个字也未曾动笔写过。我汗颜!我与晓航兄差距何至千万里之遥!他的勇敢,他的执著,他的笔耕不缀,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有幸的是,我终于得到了一次和晓航兄面对面交集的机会。那是2018年3月的初春,一个偶然的机遇,晓航兄云游来渝,欲与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们交流,并籍此之机拜谒陈独秀先生故居。挚友胡长安兄知道我研究过中共党史,亦有意开始笔耕,主动邀请我随同参加,于是我欣然前往,成为了晓航兄的业余导游。我陪他拜谒陈独秀先生在江津鹤山坪的故居,给他介绍仲甫先生的事迹、奇闻轶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陪他参观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给他介绍我国国防科研的艰辛。也顺带带他到长江边我儿时生活过的松溉古镇,给他讲我儿时见闻的故事。途中,我们交谈甚欢,竟无意中发现彼此有十分相似的人生经历:下乡、考大学、到轻工系统教书、到大学任教,我们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他盛情邀请我参加他不久将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可惜我彼时另有安排,也对茶文化是个白丁,未能成行,我们失去了再次交集的机会。
晓航兄的勤奋,不仅成就了他自己的人生,成就了版纳十万支边青年的心愿,更成就了全国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的辉煌历程。
晓航兄远去了,我们悲痛!我们惋惜!我衷心的祈祷:愿晓航兄在天国里永生!
悼晓航兄
初相识,
鹤山坪上惺相惜。
回首捋旧史,
把酒讥风云。
不尽扬子东流逝,
何处望旌旗?
今君去,
武昌城内文星熄,
冲天洒热泪,
牺牲祭亡灵。
待到重阳九月九,
遍地插茱萸。
重庆西南大学 杨宗祥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悼刘晓航先生:
一九六九命多舛,
英雄战死错路上,
带领知青早《回家》
昏天黑地你晓航。
刘晓航著《我要回家》,真实纪录了知青大返城这一历史大事件。丁惠民先生签名送了我一本。
悼刘晓航
——陈新民轻揽东南西北风
知青经历界中一人,
知青文化界中一人,
知青思想界中一人,
知青行动界中一人。
于今骤失,
痛哉惜哉!
于今重忆,
感哉奋哉!
五律
悼晓航
武汉疫情期间,晓航教授在家蓄须明志,以抗邪埃。
蓄须明固志,
怒发冲天滂。
拍案呼正义,
铺宣沥柔肠。
笔耕沧海小,
心系万家长。
黄鹤迎风唳,
悲鸣悼晓航!
济南知青沈明
七律
惊悉知青学者刘晓航教授西去,不胜悲恸,借古人崔灏之句,以表哀肠!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披肝沥胆春秋义,
仗义执言岁月稠。
群望晓航扬帆日,
西风恸断黄鹤楼!
济南知青沈明
书中自有铁去病,
板上青史君钉钉。
若无刻骨锥心痛,
谁伴鸡叫学虫鸣!
千万人曾走泥泞,
千万人可喊死争?
千万人齐领同名,
千万人敢追先生?
一人难得万人敬,
万人徐徐起来行。
早是自身进退事,
也唤风雨也唤晴。
——2021.10.24
深深悼念第一个著书立作记实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我们要回家》的作者刘晓航老师。
因为一本书认识晓航老师,也因为这本书感激晓航老师,从他对待这一历史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数次南上北下的精神,上升到对老师人格人品的尊重,抚摸着老师一次次托人带来的书籍,犹如握着老师的双手,亲切的叮聆再次在耳畔回旋,和蔼的双眼撞击着心灵,心中充涌充满了忧伤,痛楚,无奈和迷茫。昨夜望着滿天繁星,仿佛所及都是老师的眼,这个秋,因老师的离去,日渐缺失温婉,想念的思绪万千,好在天堂和人间并不遥远,期待着再见到老师的那一天!
重庆知青唐文华
2001年10月24晨
斯人已逝,墨迹犹存!
沉痛悼念知青学者刘晓航教授!一路走好!
一本书和一个人
一一悼念知青著名作家刘晓航教授
陈与
公元2021年10月22日夜晚
武汉的黄鹤楼突然大哭
哭声传到了几百公里的重庆
一群原云南建设兵团的战士
在嘉陵江畔让秋日降下半旗
《我们要回家》的每一个字
都是杜鹃喋血每一个词语
都是咽不下的片片呜咽
为了这本书一个人就是笔记本
就是一杯浓茶一杯咖啡
在去上海的列车上是一身汗颜
在到重庆的轮船中是一叶疲惫
在北京的航班上犹如旅行包里
挤满了牙膏和毛巾还有几枝钢笔
从血液里挤出来的颜色
红了一个时代的朦胧晨曦
就是这本书感动了重庆
让嘉陵江畔和武汉在加深的秋阳中
紧贴波光粼粼的江水
从沧海桑田走进了葱郁田园
重庆记住了刘晓航中国记住了一本书
让不高的他从此高大起来
一发不可收拾的刘晓航
进入研究历史研究一个时代阶段
他又是历史文化的注释者
写下了很多中国象形文字
写下了很多中国母语
这一本本书如一个时代的灯火钟声
像坚硬的锄头袅袅的炊烟
还有犁铧犁出的青涩内核
白纸黑字有勿忘我
百合花在深秋寻找雨声水声
留在旷野上的一簇簇野火
就是在一本书中改变了一个时代
中止了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
让回忆唤醒了辽远的未来
重庆向南或朝北
都在一本书中独占鳌头
被一大片云朵覆盖
嘉陵江畔来了很多造访者
都是被一本书引到一个群体
被这个群体猛烈地感动
2021年10月23日下午5点半急就
刘晓航先生逝世,能在一日之间惊动千万知青,微信上出现铺天盖地的悼念贴子,这在知青群体中还是第一次。足见——不辞辛劳专心做好一件实事而不是虚事,大度奉献而不是沽名钓誉,尊重并真实地记录历史者,在知青心中的分量就是一座无法称量的高山!
初夏与君赴春城,三千知青滇池旁;白驹过隙入深秋,晓航远行留离殇。
追忆识君曾年轻①,又闻行走茶马道②;泣血撰书要回家③,平生足迹遍荒岗④。
曾经沧海不怨海,一笔一言皆文章;心怀家国千般事,明月浮空落清霜。
相逢珠海人未老。知青文学曾探讨。赠书墨迹走龙蛇。言未尽,皖南冬雪君行早。
《我们要回家》悲壮。知青历史存书稿。相邀楚天赴咸宁,论茶道。坐标离愁原上草。
(林小仲2021年10月23日晚于北京,怀念友人、著名知青作家刘晓航教授)
晓航远航 天津知青文学社吊唁函
惊悉著名知青作家刘晓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天津知青文学社谨致以沉痛哀悼!
刘晓航先生长期致力于知青文学创作和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他披露云南知青返城史实的《我们要回家》一书是一部知青主题口述史力作,影响深远。去冬以来,刘晓航先生在全国各地区知青图书交流腾讯会上的多次深度发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启迪。据悉,刘晓航先生不久前还在策划组织一次全国性的知青文学社交流研讨活动,可叹天不假以时日,夙愿未酬人已故,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斯人已去,力作长存。知青精神不死!
晓航远航,一路走好!
天津知青文学社
2021年10月23日
悼念刘晓航教授,重发6年前一文——记载那段渐渐被遗忘的历史,功在千秋
在 2020 双 11 图书交流腾讯会上的发言稿
刘晓航:知青回忆从集体记忆向个人自述演变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的知青文化热己经过去近三十年了,除
了群星灿烂的知青作家创作的知青文学作品外,海量的知青回忆录纷纷问世。四十多年
来,知青回忆录经历了从集体记忆到个人自述的演变过程,其总量无法准确统计,估计
近万种。由于知青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知青表达的话语权受到限制,大多数知青回忆录
是以非正式出版物问世,有的甚至不要任何书号,印出耒,将自已的经历(包括后知青
時代)真实地记录下耒,这是一种拒绝遗忘的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
的经历,一代人的命运,也是国家记忆的一部分,因为人世间所有的金钱、名利都将化
为尘土,只有文字才能传诸后世。
由于世纪疫情,大量人聚集的知青文化活动必须调整方式。但是抢救知青历史,把
我们的根留住仍是最重要的。自 2010 年,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完成了一系列知青
攵化工程,出版了六卷本的知青新方志,黑龙江,江西,云南,贵州,安徽等地知青回
忆录和照片集,该会的资料中心正在收录各地知青的各种文本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极具
史料价值。近期我莸得两本完整的县级知青档案,一是湖北老河口市的知青档案,以老
河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形式,主编是老知青,该市政协主席李守成,另一夲是《甘肃省
清水县知青档案》(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主编是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高
桂云,女知青)。
2001-2002 年,我深入到重庆上海、成都、北京、武汉,对 1978 年底云南生产建
设兵团知青发起的我们要回家的返城罢工请愿活动的丁惠民团队及六十多位云南兵团
知青进行深度釆访,还釆访了当年赴云南的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农林部副部长赵凡老前
辈等,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与实物,伏案六个月完成 53 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
《我们要回家》,与中国工人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由于是敏感的知青题材,此书胎死
腹中,后来又拖了五年,最终自费在香港出版(2008 年),只印了五千本,很快售尽,
现在一夲难求,成为云南兵团知青的珍藏和一些高校研究口述历史的参考资料。夲书的
出版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评价它是中国知青文学标杆性著作。当时我是站在邓小平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立场上,用宏大的历史叙事,叙述了十万云南兵团知青在南疆红
土地十年的艰难经历,及在 1978 年始在時代变迁的风尖浪口,他们举起热带雨林般的
手发出一我们要回家的诉求,这些共和国苦难的孩子向祖国和党一我们母亲的血泪呼喚。
在万般无奈下发起罢工赴京请愿,哀兵绝境,关山飞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党中
央审時度势,及時妥善处理好云南兵团知青反映的问题,百万知青胜利大返城,结束了
长达 25 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上山下乡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和贡献,千万知青返城后投身改革开放,与共和国同行,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2002
年我在写作本书時,由于各级官方的云南知青的档案尚未解密,许多云南知青的回忆录
尚未问世,因此本书还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只能有待我再版此书時修订了。我还有一
个愿望,希望以后有人能将本书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我们要回家》,近日,孔夫子
旧书网上最后一本我签名的《我们要回家)180 元(原价 30 元)被武汉知青许嘉华购下珍
藏。
刘晓航,安徽芜湖三中 1965 届高中毕业生,1966 一 1975 年先后在安徽定远县和
南陵县两次上山下乡长达八年,1975 年 3 月为落实“独生子女和身边无一人”政策招
工返城,到芜湖市日用化工厂当锯板工,1977 年 12 月参加恢复的高考,被录取到安师
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芜湖市十九中任教,1981 年工作调动到武汉市,退休前为武
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盟湖北省委委员,出版
专著十七部,其中知青文学作品九部,代表作《我们要回家》《渴望远行》《开